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民族立场的辩证统一

发布时间:2018-05-13 16:29

  本文选题:比较教育 + 国际视野 ; 参考:《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两大思潮博弈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渐渐凸显出来。我们认为,比较教育研究既要以国际视野为其研究的着眼点。强调以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教育,又要以民族立场作为其研究的立足点。一切研究都是为了本民族国家的教育实践,都要置于研究对象的传统文化语境下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概念。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the national position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this problem gradually emerges. We believe that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t emphasizes to study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ducation of other nation countries from the angl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to take the national standpoint as the foothold of its research. All studies are for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the nation-state and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field of view and the national stand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are both opposite and unified, and they are opposite and complementary concept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薛理银;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莱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2 郑富兴;比较教育研究的民族主义悖论刍议[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顾明远;;国际理解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张兴成;东方主义的全球化逻辑[J];读书;2004年03期

5 马越彻,饶从满;“区域研究”与比较教育学——以明确“区域”的教育特质为目的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乐黛云;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和民族性[J];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孙显元;;中国共产党的四大观念创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魏军;;浅议人类在生态圈中的地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李婷;;辅导员应引领大学生实现正确的人生定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邹颉;坚定的宪章派领袖 人民的桂冠诗人——纪念艾·琼斯诞辰180周年逝世13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王孝哲;;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淑光;;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包国光;梁丽;;试析现代技术异化的表现和根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苟亚春;;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军;;农民工及其动态演化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来;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舒畅;法治的控权机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麻雪兰;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分析与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雪靖;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玲;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冬冬;国家与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居民委员会[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宗然;关于马歇尔公民资格理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翟冬园;贵州瑶山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路径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阿尔曼多·尼希,罗nI;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比较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2 桂勤;香港比较教育学会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诺亚;董小燕;顾建民;;给比较教育下定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05期

4 李守福;比较教育要为改革开放服务[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5 ;2002年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第二十届年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黄志成;;欧洲的比较教育学会与人物[J];全球教育展望;1982年02期

7 王淑娟;;尼古拉斯·汉斯比较教育奖学金在英国建立[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4期

8 马克·贝磊,蒋凯;从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角度看比较教育专业学会[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张晓鹏;;英美的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简况[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1期

10 王义高;对未来比较教育学的几点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玉;;国际视野下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生产性方式为例[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白志刚;;国际视阈中的人文北京建设[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春华;;走联合办学之路 培养有国际视野的草坪业人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苏同向;王浩;谷康;;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对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思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吕雪晴;王晓珍;;国际视野下我国煤炭企业责任竞争力培育价值及机制探析[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赵鹏大;;在新起点上推进地质教育科学发展[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志民;;前言[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晨曦;北京 奥运之城拓开国际视野[N];人民日报;2009年

2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 毛杰;“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所蕴含的教育理念[N];河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文明 通讯员 毛武林 李文杰 颜艳梅;用现代理念、国际视野,,打造全新的一流生态园区[N];湘声报;2010年

4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大学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通讯员 洪峰 本报记者 李庆国;京东第一镇的国际视野[N];农民日报;2002年

6 蒋丽丽;教育的国际视野:寻找前车之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俞新天;国际视野下的价值体系建设[N];民营经济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关;中国低碳城市的国际视野[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9 ;周海江:17年磨砺国际视野[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李雪林;以国际视野筑创意人才高地[N];文汇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仲连;在现代与传统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柴俊;高师院校数学教师多元化、分层次培养方案设计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9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长艾;国际视野下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珏;论国内财经报纸新闻报道的国际视野[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恒;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吴巧玲;美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刘紫千;印度古典音乐的传承与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陈燕华;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理论及实践部分设置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83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83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