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必然性与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16:26

  本文选题:学生参与 + 校本课程开发 ; 参考:《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尝试,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参与性。本文对学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必然性,进行了教育哲学渊源与现实理念导向上的理论分析;同时立足于实践,在质疑学生全程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传统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学生的实质性参与只能发生在课程形态确立后的具体实施阶段。
[Abstract]:As a new attempt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 orientation of realistic ideas,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students becoming participa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ing the traditional viewpoint that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ll the time. It is believed that students' substantial participation can only take place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stag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form.
【作者单位】: 山东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山东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2 崔允o7;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3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林一钢,黄玉鑫;校本课程评价[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爱根;校本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材料的开发与利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2 李洪潮;梁工谦;沈安林;;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王倩;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课程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艳红 ,洪俊;关于我国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年28期

6 杨晓,姜笑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混同问题的理论分析[J];教育导刊;2004年Z1期

7 黄晓玲;西部一乡镇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8 周先进,赵风雨;简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焦文铭;;基于博客的两课教学[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3期

10 于海波;科学课程结构化运动的时代解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闵钟;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献忠;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郑和;个性课程:本体论追问[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毛兰君;研究性学习课程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建耀;指向应用性学习的校本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岳燕;兰州市h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林一钢;校本课程方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管靖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英俊;;抓认知过程 促能力发展——对改革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点认识[J];四川教育;1982年08期

2 席伦贝克;刘祥惠;;足球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82年04期

3 F·J·笛凡司泰 ,赵兴中;学习过程的概念和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黄乃瑜,谢东济;毕业设计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5 肯尼思·T·汉森 ,黄明皖;美国中学的讲授法[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1期

6 徐健康;;正面诱导 加强教育[J];人民教育;1984年01期

7 许大仪;要重视认知过程的教学[J];四川教育;1985年12期

8 韩素珍;;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J];江苏教育;1985年14期

9 石应宽;;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J];音乐世界;1985年07期

10 刘晋斌;自我感觉与数据分析[J];科学课;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元龙;;浅议现代教师角色的变化[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崔建云;;试论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改进[A];'99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金发;;开辟第二课堂,重在素质和能力培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王幼珍;;《声学基础知识》教改尝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吉莲;;外语教学与学生参与意识[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郭全梅;魏智;卢学军;;理论力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沛;;刻板印象与社会情景因果建构的相互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韩炳良;;教学内容调整和学生参与——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改探索[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洪明祥;;学生活教育理论 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10 郭孔昌;;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探索[A];福建省第二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骞;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王惠东(作者单位: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方延明;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成败为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校本课程信步走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王丽丽;锻造高层次软件人才[N];科技日报;2001年

8 刘薇;一个留学生眼中的澳洲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 胡继飞;新课程下的作业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陶继新;新课改:问题和方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丽艳;用以任务为中心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亚男;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因素的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献忠;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许纪峰;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郑和;个性课程:本体论追问[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8 叶本刚;生物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建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志霞;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97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97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