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区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状况分析
本文选题:教育阶段 + 区域差异 ; 参考:《中国农机化》2008年04期
【摘要】:利用动态聚类法对我国除港、澳、台外的各省区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类型划分;利用多元均值向量比较了各类型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教育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教育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运用回归分析对各主成分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Abstract]:Using the dynamic clustering method,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provinces and regions except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by using the multivariate mean vecto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ducational indexes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m. Final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d economic variables is studi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G5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宪印;吴科;钱兆国;丛新军;王超;米勇;李斯深;;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供试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2 彭大松;对体育科研中多元回归方程病态设计阵的分析及其LS估计的改进[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3 赵全超;汪波;王举颖;;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4 高波,廖红丰;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斌,府亚军;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赵世峰;张海;范耀祖;;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飞行器姿态估计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鲜万标;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9 敬嵩,陈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10 朱顺应;王红;;道路安全评价因子分析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卢福财;甘国华;;市场失灵与教育产业的政府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向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剖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钱林晓;;竞争条件下义务教育系统内教育资源配置无效性的分析与对策[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莉红;;学校竞争力的概念及其经济学解释[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马佳宏;彭慧;;偏差与平衡: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朱孔伟;曹鸣;;基于PCA的火电厂锅炉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7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陈晓红;王华;;安徽省沿淮地区梅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徐哲;赵懿清;;服务管理差距与服务质量差距之间关系模型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张启明;选录历代五脏病医案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藏象学说中五脏的形态学基础和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冲;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敏;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建香;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短缺问题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李晶;大学生择业问题与择业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顾海晓;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华;关于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焦鹏;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刘钦龙;体育科研中提高统计处理效果的若干要素[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大飞;基于分段模型的帧间相关性建模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杨丹妮;教育财政: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曼君;;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教育[J];天津教育;1980年02期
2 ;南罗朝三国中等教育结构的特点[J];四川教育;1980年07期
3 ;法国的中小学、师范教育及“哈比改革”情况简介[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2期
4 杨大力;;综谈中等教育结构改革[J];晋阳学刊;1981年04期
5 陈育辛;;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人才[J];中国教育学刊;1981年01期
6 张志公;张定远;;谈谈单元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07期
7 凌之;打好基础 逐步过渡[J];幼儿教育;1982年06期
8 ;关于大、中、小学政治课课程设置依据的探讨[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2年03期
9 宋月丽;探索少年心理矛盾 引导少年健康成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10 万大林;泰国课程研究中心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秋生;;为什么先学拼音文字者要学好华文比较困难——我在马来西亚所观察到的[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石玉林;;调整生产布局,发挥土地优势[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3 游清泉;周一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志坚;高起江;;黄土丘陵区侵蚀强度区域分异的原因分析[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周继武;;四川省蛇类驯养繁殖及经营管理现状[A];蛇类资源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韩增林;王成金;;21世纪物流地理学的兴起、发展和展望[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杜瑜;徐建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R/S分析——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刘仲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思考[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段e,
本文编号:1955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5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