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从科学与道德的互蕴关系看学校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8-06-17 15:51

  本文选题:科学 + 道德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摘要】:由于科技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人认为科学与道德是对立的。学校道德教育受其影响,陷入"唯科学"的迷途,由此造成了科技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失真。事实上,科学与道德是相互蕴涵,相互促进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在认清这种互蕴关系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寻求科学与道德、真与善相得益彰和谐共进之有效路径。
[Abstract]:Because of som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y people think that science and morality are opposite. Due to its influenc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alls into the misguided path of "science only", resulting in the distortio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act, science and morality are interwoven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On the premise of recognizing this kind of mutual relationship, school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to seek an effective way for science and morality, truth and goodness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harmoniously and harmoniousl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自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0517670B)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伍玉林;彭加勒的科学伦理观析要[J];道德与文明;1998年03期

2 杜时忠;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3 王喜云;;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汪沛;;论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和谐服务”理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丽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周德海;;论价值和价值观念的基本类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瑞平;马文革;叶兵;;高校在科技文化发展普及中的作用和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丹;冯泽永;;胚胎研究及其伦理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孟建伟;;论创新文化之魂[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琦;;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浅议[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羽;态度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7期

2 戚万学;;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专门的课程开设?[J];教育评论;1993年05期

3 陆幼雅;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基本特点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2003年14期

4 丁庆如;浅析学校道德教育合理性基础[J];教书育人;2003年18期

5 李戬;葛琛;郑富兴;;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德育——“第四次中国道德教育高层论坛”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0期

6 肖川;;道德教育的目标[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8年05期

7 谭青惠,原鸟升;社会转型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着力点[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07期

8 蒋洁霞;论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弊与治[J];探求;2002年03期

9 陈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误区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2年04期

10 许列东;浅谈开展学校道德教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单波;;自然科学活动中幼儿情绪态度初探[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3 黄剑萍;;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4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娇燕;;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互动之我见[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6 郑蓓娜;;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霞萍;;浅谈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朱琪;;在科学活动中运用包容策略激发幼儿创新思维初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翠华;;在自然科学活动中把握幼儿不同的情绪和态度[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陆蓉;;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2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王兵;加强科学活动中精神文明建设[N];科技日报;2001年

4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5 北京证券研发中心 史明坤;“十五”计划蕴涵巨大发展题材[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6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尹 辉;科学活动应吸引更多普通人参与[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袁江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科学活动中的失范现象[N];科技日报;2000年

9 义煤公司直属幼儿园 王彦会;浅谈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N];周口日报;2008年

10 韦慧琳;科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育的良方[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丽峰;科学活动中若干失误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文元桥;协同地球科学计算环境的协同与共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晴燕;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滕瀚;科学意象加工水平对高中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8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9 涂明君;程序化的哲学阐释[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韩来平;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宋晓燕;《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专题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舒敏;当前青少年反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文娟;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小云;当下学校道德教育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树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福琼;论惩罚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1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031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