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文化回归及其意义
[Abstract]:Science is a kind of culture and its humanity is intrinsic. At presen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one-sidedness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is its lack of humanity. The unilateral emphasis on the practical value of science and the inertia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eople's ideological change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several aspects. " The theory of integration is based on the dichotomy of fact and value, and presupposes that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re two distinct cultures. In fact, it determines the impos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y; the science in the vision of "mining theory" is still science in the sense of discipline rather than science in the sense of culture. It is confined to the scientific spiri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rather than to the scientific spirit in the wider cultural sense. Therefore, both "integration theory" and "mining theory" have limitations and misunderstandings, and are not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one-sidedness of science education.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realize the cultural return of science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education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science rather than the background of subject. The cultural return of science education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science in an all-round way, is the premise of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of modern science education, helps to eliminate the global crisis, and is the need to train people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永兴;美国一种科学教育改革的方案——“范围、顺序和协调”方案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12期
2 张学敏 ,黄雪然;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会不会老调重弹?[J];教育评论;1994年02期
3 楼淑君,郑美芬;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陈文殿;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承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宋斌;论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刘新芬;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意义[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杨晓东,张国斯;浅议群众路线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J];黑河学刊;2003年06期
8 ;韦钰院士:倡导"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学会;2004年11期
9 刘景会;试论大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意义[J];河北林果研究;1990年03期
10 史朝;;战后英国的科学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2 王敏;孙宝忠;;我国犊牛肉产业发展优势与意义探析[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向春初;;谈标本的意义和标本在治法中的运用[A];2006年全国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任德新;;实施清洁生产利国、利民、利己[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5 李忠祥;;冶金行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影响评估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丽君;;建设先进行政文化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祥冰;;厉行节能 至关重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策[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韦钰;;科学教育和综合国力——架构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郭祥冰;;厉行节能 至关重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策[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10 张绍华;;再论林则徐“禁烟运动”[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希;科学教育:“精英”不是唯一[N];科学时报;2006年
2 杨新美;儿童科学教育迎新春[N];科学时报;2007年
3 石仲泉(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三个代表”思想的巨大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梦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N];经济日报;2002年
5 ;中共十六大召开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2年
6 张朝松;“回到马克思”:意义与承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苇岸;少数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培育创新文化不能缺位科学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9 麻晓东;科学素质是怎样炼成的?[N];科学时报;2007年
10 祝魏玮;评价问题挡路 科学教改步履艰难[N];科学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2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3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5 张本祥;不可计算复杂性的机理与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汝金;解经与弘道[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焦亚东;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福友;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叶梅;晚明嘉兴项氏法书鉴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彭成;科学文化与中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官成;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道德的意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俊兰;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宏伟;欧盟基本法司法化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放;寻根小说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6 官晴华;论江泽民国际安全观[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艳琼;意义的逃亡[D];中南大学;2005年
8 何振丽;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健;试论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坤明;核裂变发现的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2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4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