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12-16 00:11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郝娟  

【摘要】: 课程改革中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在国内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针对现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对高一新生采取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促进衔接,教师对学生所采取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借此了解衔接过程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教师要学习新课标,形成新观念:对学生搞好入学教育;摸清底数,规划教学;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要承前启后;从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研究教材和教法;重视专题教学。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教法的衔接。具体来说,教师应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加强初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初高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发掘好的解法和知识点。第三,做好心理辅导,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良好衔接。具体来说,教师应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教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融入新课改,使评价目标多元化及评价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做好小结回味,培养探索能力;研究学生,提高教学效率:重视网络知识的反馈和落实;研究学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同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还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结合不紧密;(2)对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深度不够;(3)对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视角偏窄;(4)数学教学衔接还需要初高中教材编写者的参与:(5)教学方法的改革;(6)数学教学衔接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3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
  • 1.2 问题提出8-9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2
  • 1.3.1 研究的目的9
  • 1.3.2 研究的意义9-12
  • 第2章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现状12-20
  • 2.1 社会原因12-15
  • 2.2 学生的原因15-17
  • 2.3 教师的原因17-20
  • 第3章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调查问卷20-24
  • 3.1 研究方法20
  • 3.2 研究对象20-21
  • 3.3 实施程序21
  • 3.4 研究工具21-22
  • 3.5 资料处理22-24
  • 第4章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卷统计分析24-32
  • 4.1 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所采取的准备工作24-25
  • 4.2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25-27
  • 4.3 教师对学生采取的工作27-29
  • 4.4 衔接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其它困难29-30
  • 4.5 学生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本原因30-32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32-46
  • 5.1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32-42
  • 5.1.1 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打好基础32-34
  • 5.1.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34-38
  • 5.1.3 做好心理辅导,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38-42
  • 5.2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42-43
  • 5.3 笔者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实践中取得的成果43
  • 5.4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3-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件一48-54
  • 附件二54-56
  • 致谢56-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广州;;加强学情信息反馈 提升高中数学质量[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12期

    2 焦海波;;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与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7期

    3 张贵友;;新课标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9期

    4 张晋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23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玲;;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2 李文旺;;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03期

    3 李平;赵学焜;;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中数理化;2006年05期

    4 陈多佳;;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探微[J];福建中学数学;2007年08期

    5 刘爱学;;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6 贾建军;;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3期

    7 韩自新;;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年02期

    8 李磊;;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9 姚平;;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防止职高生学习分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王工一;;谈谈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婷;;低起点 准定位 小坡度 求进步——中职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C层阶梯式教学探讨[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2期

    2 程晓杰;;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过渡衔接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1期

    3 汤恒跃;谢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实践体会[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5期

    4 韩卫明;;浅谈课程改革过程中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华章;2011年25期

    5 汪宁军;;探索职高数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7期

    6 张星江;;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年11期

    7 曹坚;;职高新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5期

    8 张文英;;如何更好地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6期

    9 陈行;黄翔;;寻求课程总目标的一致性——基于《义务标准》与《高中标准》的衔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年03期

    10 陈荣光;;新课标下数学教师在初、高中教学过渡教法方面的策略与建议[J];新课程(教师);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耐玲;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蒋玲玲;普通高中新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冯红果;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潘宗义;消除分化,,实现初、高中数学衔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蔡小华;高中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学伟;关于初高中“过渡阶段”数学学习困难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莉;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姿;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过渡[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红维;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冯红强;农村高中生物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晓杰;;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过渡衔接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1期

    2 蔡秀芝;;浅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9期

    3 丁正亚;;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信息[J];数理化学习;2009年02期

    4 张丽;付庆龙;;如何有效实施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佐环;形成性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仕军,王启友;制度伦理:公共政策分析的新向标[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刘歆立;公共政策道德性及其意义初探[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3 杜宝贵;张满胜;于彩虹;;公共政策选择中价值冲突根源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杨军;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失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曾保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价值观的博弈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高红;;公共政策规范伦理分析框架的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斐松;;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伦理规范[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8 李宜钊;功利主义:公共政策中的伦理[J];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9 周光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10年巡礼[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林红;;冲突控制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困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宇杰;;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2 陈子涛;;谈新课程下普通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学周刊;2011年12期

    3 李英苗;;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4 张清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5 张朝辉;;浅谈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1年19期

    6 倪玲玲;;浅析高中数学的合作学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7 徐书忠;;高中数学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8 孙祥;;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9 喻文林;;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新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10 杨静;;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彦伟;吴霜;;高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寿兵;;自我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李霞;;创造需求 创造智慧——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智慧发展的策略[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5 靖宏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王树民;;教学激励中“借”的艺术[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宋卫群;;“我”的眼里有个“你”——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邵亮;;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夏淑萍;;新课程背景下的“大化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安第二中学校 尹欢;[N];广安日报;2010年

    2 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 吴晶;[N];学知报;2011年

    3 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刘清斌;[N];学知报;2011年

    4 睢县高级中学 焦凤奎;[N];学知报;2011年

    5 山东昌乐一中 赵常丽;[N];学知报;2010年

    6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李晓君;[N];学知报;2010年

    7 新野二高 汪梦兴;[N];学知报;2010年

    8 万载县第二中学 钟应寿;[N];宜春日报;2010年

    9 虞城县高级中学 侯玉文;[N];学知报;2010年

    10 淅川县一高中 张秀英;[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映学;初中学生空间与图形认知技能获得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汤强;7-9年级学生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表示[D];西南大学;2009年

    4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玉云;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娟;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丽;利用图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原晓萍;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欧阳彪;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交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姜浩瑞;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教学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骁健;“自我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周春梅;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应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静;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乔建英;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