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教育的三次跨越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ivilized society, human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three historic leaps: educ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age has evolved from integration into production and labor to separation, resulting in the form of educational profession-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first leap forward of human education was realized. In the industrial era, school education chang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resulting in the universal form of education-education for all, education expanded by the masses, compulsory education moving towards the world, and culture moving downwards and speeded up. The second leapfrogging of human education has been realized, the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moved from a single closed classroom to an open information world spanning time and space, which has produced the network form of education-virtual education, and human education has moved from entity to virtual. The third leap of human education has been realized b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material progress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ages provide a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the leapfrogging of human education. Three times of education leapfrogging ensure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human exploration of na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传杰;关于道德教育终身化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杨凤玲;澳门学校教育改革的思考从终身教育谈起[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3 朱旭东,蒋贞蕾;国家发展与教育发展模式探讨——教育现代化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左琼,肖建波;从德育入手,加强北京体育大学教练员专科班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王志刚,王昌民;关于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系列研究之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李志峰;;欧洲中世纪大学学术研究的形式与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毕长年;对建立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付雯;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张雳;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比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10 雷鸣强,陈钧;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新内涵新机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3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张志辉;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贡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兴洲;重构学校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整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陆海红;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家安;科教兴市 任重道远[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蔡灿新;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亚红;我国农村教育体制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思科和华师京城达成合作 共同构建和推广云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2 翁昌德;;内部纪检监察如何为教育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J];神州;2011年11期
3 田武;;《教育行业卓越绩效实施指南》编制原则和框架[J];中国标准化;2010年07期
4 肖楠;;私立学校,教育的另类还是先锋?[J];新经济;2000年09期
5 罗志刚;;引领社交媒体之旅 助力国内教育转型——戴尔教育博客发布会[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6 于新容;;网络教育在职业教育行业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0期
7 郑立平;张乐华;;素质教育背景下再谈惩戒教育之二 古今中外话惩戒——浅析教育惩戒的发展史[J];山东教育;2011年11期
8 李振村;;由“教育暴利”想到张学成们[J];基础教育;2005年12期
9 薛灵琴;;浅谈民办学校上市发展[J];中国外资;2011年13期
10 ;多媒体教学首选投影,富可视IN100系列[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金洲;;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孙平;;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詹姆斯·杜利;刘强;;为低收入家庭服务的中国民办学校[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隋允康;;当代的知识传播者应具备知识探索者的素质[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法奇;;关于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邹开敏;;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和性格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周明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使命[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8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续润华;;滕大春论外国教育史研究——纪念滕大春先生逝世五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爽;教育行业PC,节能贵在点滴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教育行业成为风险投资新热点[N];中国保险报;2008年
3 记者 张启民 周立民;赤峰移动助推教育行业移动信息化[N];赤峰日报;2009年
4 佳木斯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张纯富;行四项措施 树教育行业新风[N];佳木斯日报;2011年
5 曙光计算机公司;教育行业里的曙光[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记者 李强强;惠普首发教育行业策略 启动“百万捐赠计划”[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7 陈军梅;存储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热点[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郭玉志;教育行业静候新一轮IPO潮[N];中国企业报;2010年
9 姝君;长城网络为深圳教育行业再助新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马磊;教育采购 走出误区[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董小平;课程知识的认识发生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富雄;民办教育机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陈伟峰;MDIS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冯益鸣;基于EDU2.0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廖作秀;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规范化管理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杜瑞;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冬玲;教育智慧与教师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永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教育伦理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倪嘉蔚;课堂教学公平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50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5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