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育信息生态模型的建构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3 16:43
【摘要】:论述教育信息生态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实施层面、理论层面和哲学层面构建一个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生态理论模型,提出适应我国教育体制且能够自我发育、自我生长的教育信息生态化发展机制,以期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Abstract]:It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 expound that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cological theoretical mode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hilosophy, 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can adapt to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be able to develop itsel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s self-grow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ep leve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学院
【基金】: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辽教函[2006]8号)课题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2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伍海燕;王佑镁;;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4 王艳萍;;浅谈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革;实现教育信息化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唯版;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指标构建的视角[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11期

3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4 杨孝堂;;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0期

5 余武;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熊才平;IT支持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7 李赫,陈晓慧;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下)——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房雨林;;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10 裴玉,冯展极;NEOLOGISM体现的语言与社会的共变关系[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晓兰;陈晓慧;张杰;马萌;;教育信息化下教师角色的定位[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王晓丹;樊磊;;从教育信息化看教育知识管理[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3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梅;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汪靠斌;教育技术整合多元智力式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喻东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长玖;网络(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研究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忠辉;数字化学习和历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景耀;基于机械基础素材库的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7 陶舟;农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实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何琼;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光余;论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卓然;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影响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4 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刘儒德;论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1期

6 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1期

7 赵国栋;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ACCS研究项目介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孝凤;;教育信息化是系统工程[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李国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J];改革先声;2001年06期

3 ;教育信息化提升:实现“智慧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4 刘曦葳;;中国教育信息化与创新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5 赵明霞;姚高峰;杜晓静;;云计算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4期

6 葛玉;杨云飞;张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7 彭敦运;;教育信息化新的生长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8 阮滢;;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动·突破藩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9 邓锦;;关于推进四川藏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10 胡世明;张伟;;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跨越式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作者 前线哨兵;实践教育信息化左走?右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浙江师范大学 王利兴;教育信息化再认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玺;教育信息化,,能否跨越“资金鸿沟”?[N];平凉日报;2005年

4 赵晓贞;方正君逸助力教育信息化[N];中国信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受关注[N];山西日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郑莹莹 本报记者 周波;锦江区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N];成都日报;2009年

7 枣庄张伟;龙芯与教育信息化[N];计算机世界;2005年

8 孙冬怀 记者 丁雷;西岗区教育信息化“领跑”全国[N];大连日报;2009年

9 记者 孙玲;教育信息化 点燃“涅i谩敝餥N];上海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钟伟;为加快教育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9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振华;美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成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8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08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