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浅议网络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8-11-25 16:08
【摘要】: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作用日渐凸显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网络时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矛盾,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Abstract]: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ternet on teenagers' psych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enage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dictions existing in teenagers in the network 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the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network morality. To promote their healthy growth.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6YB093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美容,陈华;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展明锋,刘玉慧;作为“政治社会化媒介”的网络[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贾红英;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周毅刚,郭玉江;河南省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5 罗新阳;未成年人德育环境优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张延东,李新瑾;高校共青团工作进网络的探讨[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徐茜;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冯永泰;网络文化释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冯永泰;;论构建和谐虚拟社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徐培华;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与调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新杰;论小康社会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9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周伯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海浪;论网络道德主体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蒋宏大;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聚成;资本经营与产业化经营——加入WTO后中国传统媒体的改革发展之路[D];郑州大学;2002年

6 孙艳艳;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蒲川;网络的发展与高校德育的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永宜;网络环境下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娜;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琴;;走出阴影追求阳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与治[J];贵州教育;2007年08期

2 沈小平;;青少年自杀——难以回避的问题[J];心理与健康;1997年04期

3 陆小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心理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4 李佳;;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十条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5 陶丽草;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小议[J];教书育人;2001年12期

6 张利增;交互性架构下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3期

7 宋庆华;;谈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0年33期

8 马金琥;应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J];山西教育;1999年06期

9 章睿齐;;青少年灾后心理自救[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09期

10 ;《家庭教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出版[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怀国;;论红十字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的帮助[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佐斌;;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张运红;陈青萍;;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及矫正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艾娟;;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伍亚娜;雷雳;;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兴华;;为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营造快乐人生——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慧中;侯玉波;;亲子关系、思维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钟申红;;保持青少年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编后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明友;落榜生自杀折射青少年心理脆弱[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李晓宏;请你悄悄对我说[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李亚杰;“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计划”启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冯薇;探索心理矫治之路[N];健康报;2001年

5 记者 李凝;“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07年

6 宋晓梦;重视灾区青少年心理疏导[N];光明日报;2008年

7 李强;全国心理专家讲坛在并举办[N];山西日报;2007年

8 熊飞邋李林;郑州“12355”晋升全国试点[N];河南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汪立新 王媛媛 记者 荣肖磊;全省首家县级青少年心理维护中心成立[N];河北日报;2008年

10 傅莲 林以勤 顾生庚;“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咨询网开通[N];常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白琼英;青少年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信仰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展;基于心理学的网络教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健敏;高校网络教育的心理动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贺存;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D];山西大学;2011年

3 杨其其;汶川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冀建伟;关于增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召敏;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归因风格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我;重庆市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义德;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郝传慧;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雯;青少年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眼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奕雯;3-8年级学生“诚信”概念理解及其情境反应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67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567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