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

发布时间:2019-07-09 07:03
【摘要】:教育者对于"道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潜在地决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特殊的性质以及活动的效果。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因此,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是指"不是不道德",它区别于无休止的"更道德",这是判断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道德出于人的自觉、自愿,作为外部环境刺激的奖励并不能培养道德,道德教育要慎用奖励。
[Abstract]:Educators'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ity" potentially determine the special nature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activiti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lies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life, therefore, we can not leave the survival, lif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Morality refers to "not immoral",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ndless "more moral", which is the standard to judge whether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effective or not. Morality, ou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voluntary, as a reward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stimulation, can not cultivate morality,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eful to use reward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淑珍;;从教育评价角度探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2 冯龙良;亚丽;;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与完善[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3 王贺;;论孔子德育思想的践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4 孙蕾;;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角色的多维定位[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郭颖;;从知识人到幸福人——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检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6 李永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5期

7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张耀民;;网络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分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周静;;家庭德育中的“榜样”效用及存在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淑杰;钱军平;;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远程教育的有效实现[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陈顺森;张日f;;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有效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树伟;道德教育别玩“花脸”[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曾晓桃 袁国基 杨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润10万青少年[N];湖南日报;2009年

3 周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李淑贞;浅说道德教育[N];平顶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程先国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提高问题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柳艳芳 通讯员 赵士辉;如何造就心灵美好的未来一代[N];天津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梦;道德教育在探讨中努力前行[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河南省鹤壁市教委主任 隋步景;道德教育别忘了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欣,

本文编号:2511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11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