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湿热气候区典型中学教室室内热环境

发布时间:2019-10-25 13:46
【摘要】:本文对四川省南部县三中逸夫楼教室室内温湿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以及室外温湿度等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的主观反映,而后利用HSI和ET*为室内热舒适做出评价,并得出室内环境并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设计建议。
【图文】:

标准层平面图,南部县,四川省,问卷调查


比南北向的房间在同样气候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差异,测试所选择的房间是312教室(南向)和308教室(北向),其平面图见图1。主要的测量仪器有:精确度为0·1℃的精密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及红外线测温仪。现场测得的主要参数有:室内各测试点的干湿球温度、室外空气温湿度,以及建筑物4个朝向的墙体和屋顶的内表面温度。图1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逸夫楼标准层平面图 2·2 主观问卷调查除了现场实测外,笔者于2007年7月28日对所测试的2个教室的学生就所处环境的热舒适反应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3份。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教室室内环境的主观反应,同时为室内热环境评价提供必要的参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衣着状况、对夏季室内温湿度的主观反应、对夏季室内风速的主观反应以及对教室内某些特殊位置的热反应等。3 测试调查结果3·1 室内外空气温度对人体热舒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室内空气温度。一般情况下,气流速度不大,如果湿度较低

温度图,室内外空气,温度


文献[2]指出:根据我国国情,在实践中推荐室内空气温度为26~28℃。对于中学教室这类长时间有大量人员停留的建筑则宜取低值。图2为测试所得的室内外空气温度,可以看出,南北向房间室内气温仅在8:00以前低于28℃,但高于26℃。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所建议的舒适温度值。图2 室内外空气温度 在对自然通风的房间进行室内热环境评价时,室外空气温度是室内环境变化的平台。首先,它是评价不同气候冷暖的根据;其次,进行实地测试时可能是在特定的某一天进行的,不能反映一般情况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分类号】:TU2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瑞;我国南方低能耗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指标的选择与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2 罗明智,李百战,徐小林;重庆夏季教室热环境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夏一哉,赵荣义,江亿;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暖通空调;199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洪光;西安地区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鸽;杨柳;刘加平;;夏热冬冷地区夏季住宅室内适应性热舒适调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袁涛;李剑东;王智超;徐昭炜;;过渡季节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热环境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纪秀玲,王保国,刘淑艳,戴自祝;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4 鲍海阁;吴昊;施红旗;姜勇;冷文军;;船舶舱室环境热舒适性控制新技术综述[J];船舶工程;2009年02期

5 王龙;蔡婷;闫凤英;;动态条件下户型对热舒适的影响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6 许建和;;Ecological strategy analysis of human habitation environment in Shanggantang traditional village,Hunan province,P.R.China[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1期

7 陈良;郑洁;汪红;王娇琳;;重庆夏季办公室室内环境研究[J];重庆建筑;2006年05期

8 丁秀娟;胡钦华;李奎山;郑庆红;;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吕静,钟珂,亢燕铭;上海地区冬季建筑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黄莉;朱颖心;欧阳沁;曹彬;;中国北方地区采暖季农宅室内热舒适调查(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劲梅;连之伟;原永杰;;上海教室冬、夏热舒适实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洁;曹晓庆;李百战;刘红;李文杰;景胜蓝;;基于测试及理论分析的夏季中性温度研究[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宇;冯炼;;成都地区农村住宅夏季热舒适调查研究[A];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力行;包劲松;陈宁;;基于室内环境品质的空调列车车内空气参数标准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建;龚毅;连之伟;;室内环境品质的影响因素[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6 俞准;谢英柏;王江江;朱能;;室内热舒适性指标的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文集[C];2002年

7 欧阳沁;朱颖心;;自然风的1/f紊动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叶晓江;周正平;连之伟;蒋淳潇;;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状况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蒋淳潇;;上海地区地下公共场所热环境状况调查[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朱颖心;欧阳沁;李宏军;陈晓春;;建筑环境中气流动态特征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利;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

2 茅艳;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国丹;无症状高原反应域低气压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孙宇;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史洁;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赵金玲;黄、渤海沿岸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磊;北方高校微机实验室内微环境的研究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韩杰;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李文杰;建筑室内自然环境下基于生理—心理的人体热舒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解明镜;湘北农村住宅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典型温和地区非空调环境下建筑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培芳;长安大学明远C座教学楼节能潜力调查及改造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沈酬;农村自然通风住宅室内热舒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辉;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室内污染物扩散浓度场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荣向;基于新陈代谢率及皮肤温度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琳;哈尔滨市住宅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赵雪;北方地区某高校教学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苏莹莹;重庆自然工况住宅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建筑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龙;室内动态热舒适的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骥;若干非技术性建筑节能手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万华;扩招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状况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李景勉;民用建筑外围护节能技术[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3 唐鸣放,陶一久;南方城镇规划中的建筑隔热问题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黄海静,陈纲;健康城市住区的热环境探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李百战,彭绪亚,姚润明;改善重庆住宅热环境质量的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9年03期

6 聂游昆;遵循气候的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1992年03期

7 付祥钊;确定长江流域供暖空调能耗指标的边界条件[J];暖通空调;1999年06期

8 贾庆贤,赵荣义,许为全,钟敏;吹风对舒适性影响的主观调查与客观评价[J];暖通空调;2000年03期

9 夏一哉,赵荣义,江亿;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暖通空调;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辉,何芯梅;某临街教学用房噪声与空气质量[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3期

2 刘忠开;吉安市中小学教室卫生学调查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2年06期

3 张小平,杨文芳,张景平,罗小玲,廖泮辉,汤小羚;龙岩市40所中小学校教室卫生学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王宏宁;多媒体网络教室随谈[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张文华;徐州市某中学教室空气细菌污染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6 岳海云;多媒体网络教室设计与应用初探[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滕兴武,王勤富,任丽华;莱芜市城区中小学校教室空气卫生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年05期

8 司海军,张莹;某大学宿舍与教室CO_2浓度现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9 郑永柏;从集中到分散,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1期

10 孙凌凌,高淑英,韦俊萍,张莹,司海军;对某高校教室夜间人工照明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嵘峰;李念平;龙舜心;杨志昂;;三维室内热环境特性的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2 段林;张金萍;;兰州市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丽娟;刘艳峰;申智妍;王登甲;;周期性外扰下建筑热环境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晓钧;郑小梅;;融科资讯中心C座大厅室内热环境预测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5 马晓钧;郑小梅;;融科资讯中心C座大厅室内热环境预测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发表论文集[C];2004年

6 胡成德;朱艳芳;王培铭;;外墙外保温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胡成德;王培铭;朱艳芳;;外墙外保温系统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8 王昕;黄晨;杨建刚;黄武刚;;具有上部侧墙开口和顶部开口的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特性之比较[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郑志勇;吴祥生;陈明群;文彪;;深圳典型办公建筑热环境测试及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10 李媛;;浅析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 理查德·洛夫;把孩子从教室里解放出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宁波;运城:237名农民重新走进教室[N];山西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见;海南将启动多媒体进教室工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记者 郭久辉;郑州二中:家长可任意进教室听课[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记者 康丽;感受最先进的智能教室“连系2010”[N];中国教师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葛和新 翟慎良 本报通讯员 华跃;“家长最放心”的教室快建好了[N];新华日报;2011年

7 记者 徐磊;教室没有讲台学生对面而坐[N];苏州日报;2011年

8 陈蕊;乔建平围棋教室学员乔沛彤成为我市首位少儿业余4段[N];阳泉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国栋;“终于可以搬进大教室了”[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爱铭;“我能自己走进教室了!”[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杰;建筑室内自然环境下基于生理—心理的人体热舒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桑国臣;西藏高原低能耗居住建筑构造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怡;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谢慧;热管地板辐射供暖基础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张文基;真空管集热和卵石层贮热转换系统的研究及其热性能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06年

6 茅艳;人体热舒适气候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端木琳;桌面工位空调系统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孙宇;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王磊;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庄智;中国炕的烟气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苑佼;湘北村镇住宅长期热环境性能评价指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剑波;彭州市小渔洞镇农村住宅室内热舒适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润山;陕南乡土民居建筑材料及室内热环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徐小林;重庆夏季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生理指标及热舒适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廖嘉文;广州市城中村民居室内热环境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淼;郑州市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改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郭华;关中地区乡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崔春荣;西安既有居住建筑热工能耗指标测试与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捷;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质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战友;寒冷地区带封闭阳台房间热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2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52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