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网络教育负效应的纾解对策

发布时间:2019-10-25 15:48
【摘要】:网络尽管给教育带来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无穷的隐患。本文针对网络教育的负效应,提出了纾解对策:尽快提高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使之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构建网络教育学学科理论,指导网络教育教学实践;致力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制作;打造网内与网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诊断与防治:网络教学病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BS06047)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倩;网络教学之显性病理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5年10期

2 张倩,马诚明;挑战——网络教育VS学校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石鸥,张倩;网络教学的潜病理及其对策分析——网络教学三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4 张倩;瓶颈中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之四[J];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诗艳,黄甫全;网络教育中的隐蔽课程:概念、特征与文化建构原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张倩;网络教学之显性病理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5年10期

3 石鸥,张倩;网络教学的潜病理及其对策分析——网络教学三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4 吴也显,刁培萼;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5 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一;;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韦吉锋;从人自身本质发展维度理解网络的本质[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刘中起,风笑天;青少年基于OICQ网际互动的基本结构研究——对武汉、黄石、鄂州、赤壁四市的调查[J];社会;2003年10期

9 李秀敏;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刘兵勇;;必须重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J];探索与争鸣;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吴鑫德;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喜;高校网络辅助教学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倩;诊断与防治:网络教学病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京;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寿彤军;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魏淑珍;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袁泉;论网络服务的法律规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雷菁;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光义;学校教育技术实践中道德失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丽慧;网络文化与社会交往[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南航;常用教学辅助仪器的使用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苏春景;关于Internet对教育负面影响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王陆,冯红;远程教学/学习系统中影响学习质量的五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3 黄荣怀,张进宝,董艳;关于网络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张倩,马诚明;挑战——网络教育VS学校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田凌晖;网络教育:挑战传统的师生观[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6 石 鸥,侯静敏;在过程中体验——从新课程改革关注情感体验价值谈起[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8期

7 石鸥,张倩;网络教学的潜病理及其对策分析——网络教学三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8 蔡帼芬,吴燕春;中国网络教育发展分析[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钦庸;论教学中学生的发展规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2 高万同;;谨防发生罗森塔尔负效应[J];江苏教育;1985年23期

3 公祖辉;;数学教学必须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6年04期

4 席尧生;黄建华;;遂宁市气象要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5 刘宝三;敏捷性思维初探[J];中州学刊;1987年06期

6 杨德广;;德育的四个效应[J];江苏高教;1987年06期

7 凌影;教师批评的修辞心理控制[J];江西教育;1988年01期

8 向东;试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治对策[J];求索;1988年06期

9 彭文扬;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难题——关于“逆反心理”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10 滕莳芳;略论电视文化[J];社会;198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少萍;章之蓉;黄晖;谢瑞生;何家林;;超声处理水、磁场处理水和激光处理水对过氧化氢酶、脂肪酶及胰蛋白酶活力的影响[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易荣华;;论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及转配股的并轨流通[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陈天佑;刘长标;何玲;;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统计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5 殷长春;刘斌;;时间域三维电磁模拟及IP效应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袁业培;金文丽;;依据重力负效应探测油气藏的可能性[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马淑英;徐继生;叶公节;;1986年2月磁暴的电离层全球响应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王君晖;边红武;黄纯农;;抗冻蛋白应用于水稻悬浮细胞超低温保存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9 王纪华;王树安;梁希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粒型小麦结实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10 唐植文;;内河高速船舶的发展与浪损事故的调处[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7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志成;世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困惑[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王德禄;警惕信息技术的负面效应(下)[N];中国改革报;2000年

3 佟树江;减少教育中的负效应[N];解放军报;2000年

4 辛洋;“技术进步”的阴影[N];解放军报;2000年

5 陈洋早 崔宏磊 李连喜;谨防农村金融改革中出现的负效应[N];金融时报;2000年

6 张蔚萍;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N];人民日报;2000年

7 吴一福;警惕生态环境中的负效应[N];西安日报;2000年

8 李澄波;我国家电业的发展与挑战[N];信息时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胡京京;把握机会 把握未来[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10 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直面网络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元;论金融发展中的效率与风险[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杨春梅;经济全球化下的税收国际协调[D];厦门大学;2001年

4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李志军;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宁堂原;春夏玉米套作氮素竞争利用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8 沈月琴;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杜立银;热应激对小鼠附植前早期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宋正国;共存阳离子对土壤镉有效性影响及其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雅;大白菜部分三体光合作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李拥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腐败问题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1年

3 刘慰瑶;论法制新闻的负面报道[D];暨南大学;2002年

4 王秀红;水稻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能力及其内源激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5 袁建辉;时尚的道德审度[D];中南大学;2002年

6 于红鑫;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7 刘辉;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的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逯静静;人的需要与可持续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辉;近地层O_3和CO_2浓度增加对作物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李伟;宏观税负在积极财政政策中的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52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552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