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奉献感和移情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图文】:
图 3-2 奉献感和移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图片加工反应时的交互作用3.4.2 不同奉献感、移情水平大学生判断图片反应时的差异每个实验条件下大学生判断图片阶段反应时描述性统计结果为:表 3-3 不同奉献感、移情大学生判断反应时比较(M±SD)自变量水平 n M SD高奉献感高移情组 20 693.02 99.56高奉献感低移情组 22 815.58 236.50低奉献感高移情组 19 680.84 97.57低奉献感低移情组 20 1051.84 142.97以奉献感(高、低)和移情(高、低)为自变量,以图片判断反应时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组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奉献感主效应显著,F(1,77)=10.15,,p<0.01,η2p=0.12,认为高奉献感组判断图片所用反应时显著短于低奉献感组(M高奉=754.30,M低奉=866.34,p<0.01);(2)移情主效应显
士学位论文个体为移情低分组时,高奉献感个体判断图片反应时显M高奉=815.58,M低奉=1051.84,p<0.001);而个体为移组个体与低奉献感组差异不显著 (M高奉=693.02,M低.81)。具体结果和交互作用图如下:表 3-4 奉献感和移情对判断图片反应时的影响df F 1 10.15 1 49.25 1 12.48 000高移情组 低移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C91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驹;谢慧;张丹丹;;公平、合作与信任三种亲社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学通讯;2019年02期
2 李嘉;;同情和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9年14期
3 朱止丰;白丽华;;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韩红;梁丽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0年01期
5 张金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以张家口市部分高校为例[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6 刘文雯;;农村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月刊;2018年07期
7 冯翠仙;李杨柳;;大学生父亲在位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校园心理;2019年01期
8 谢婧;郑春东;;钦佩感与群体关系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06期
9 郑琳;孙妍;田悦;李伟;梁晓亮;;理工科大学生之间亲社会行为倾向差异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7期
10 宋洁;;公共德性教育意义探析——基于亲社会行为与公共德性的现实[J];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田;田丽丽;刘旺;闫昱如;张单单;周建华;;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在校关系需要满足和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王子叶;张雪姣;刘拯豪;刘聪慧;;亲社会行为中的眼睛效应: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陈苏雨;卢家楣;;大学生奉献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田思雨;张珊珊;张野;;小学高年级学生依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黄洁珂;廖江群;;生理寒冷体验和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罗锂;付进;桂良;;感恩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7 徐语旃;于玲;张文献;陶婧;国露露;陈英敏;;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共情的调节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刘艳丽;陆桂芝;;共情在尴尬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9 杨静;宋爽;侯庆红;项紫霓;张兴慧;罗玉晗;王耘;;小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负性生活事件、重要人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10 李幼穗;周坤;;3-6岁幼儿同情心及其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陈钢;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呈现新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主持 云南大学教授 云南省政府督学 云南省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 省高教评估事务所所长 董云川 周宏;值得关注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6年
3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彭元 李爱梅;金钱概念启动降低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4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5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昆明市云铜幼儿园 杨文蕊;幼儿园区角活动之我见[N];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
9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朝阳;亲社会视频游戏影响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罗俊;亲社会行为情境依赖性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5年
6 魏真瑜;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7 熊猛;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特点、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兴驰;状态猜疑及其在组织中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高倩;网络环境中利他惩罚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贝琪;个人规范激活预测亲社会行为的多重中介机制[D];浙江大学;2019年
2 胡少贤;农村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人际信任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登辉;不同类型自恋者在公开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益菡;特质正念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5 陈苏雨;大学生奉献感和移情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旭升;大学生安全感、价值观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屠秋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贫困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毕泽生;中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特质移情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9 王一琳;共情训练对4-5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金婵;尴尬应对策略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8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