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6:27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急剧演化的时期。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为了增强国力,社会教育开始扮演重要历史角色,担负起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占人口之半数、历史上极少享有学校教育权的女子,逐渐成为社会教育关注的对象。 本文在绪言部分首先就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存在意义做了简要说明,凸显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介绍和分析,以寻找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了明确研究范围,保证研究资料的有效和可靠,本文对民国时期和社会教育相关的历史概念尝试做了区分和界定。 论文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按照历史发展和教育特点,将女子社会教育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1912年民国成立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期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女子教育倍受重视,此时的女子社会教育,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附带成果。社会教育在国家相关法令中被称之为通俗教育。1919年至1928年时期为第二个阶段,女子社会教育在平民教育运动中展开。这一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在城市。各教育团体,如女界联合会,天津女星社,各地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积极支持女子社会教育的开展,有些团体和组织还创办了很多女性报刊杂志,宣传“男女平等”,推行女子社会教育。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在城市女工中展开社会教育活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为第三个阶段,女子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从城市转入农村,伴随着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教育,以及俞庆棠为代表的民众教育而展开女子教育实践活动中。自1937年至1949年民国大陆统治结束,女子社会教育在战乱中持续其第四个发展阶段。此期虽战乱频仍,还存在着国统区的各地教育机关、新生活妇女指导委员会等在开展女子社会教育;而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女子社会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第二部分分析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发展特征:教育对象范围广泛,但受教群体偏重成人,地域侧重农村:教育内容丰富,应社会需要,但仍以识字为主;教育方式灵活,依从客观条件;各教育流派和社会团体踊跃支持,成为女子社会教育的推动力量。 第三部分,基于对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对当今女子社会教育启示: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子社会教育应当积极实现全民性和社会性;女子社会教育内容和方法应该依从现实需要,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积极建立和完善女子社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促进女性素质有效提升的理性指导。
【关键词】:民国时期 女子社会教育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引言9-13
- (一) 研究意义9
- (二) 研究现状及成果分析9-10
- (三) 相关概念界定10-13
- 1. 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11
- 2. 社会教育与平民教育11
- 3. 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11-13
- 二、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13-42
- (一) 从1912年临时政府建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期的女子社会教育13-14
- (二)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8年时期的女子社会教育14-21
- 1. 平民教育派推动女子社会教育15-16
- 2. 其他教育团体支持女子社会教育16-17
- 3. 女性报刊杂志推动女子社会教育17-19
- 4. 中国共产党开展女工社会教育19-21
- (三) 从1927年至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女子社会教育21-32
- 1. 农村平民教育派活动中的女子社会教育22-24
- 2. 乡村教育派活动中的女子社会教育24-26
- 3. 民众教育派活动中的女子社会教育26-29
- 4. 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女子社会教育29-32
- (四) 从1937年至1949年 战争时期的女子社会教育32-42
- 1. 国统区的女子社会教育33-37
- 2.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女子社会教育37-42
- 三、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特征42-47
- (一) 教育对象范围广泛,但年龄偏重成人,,地域偏重农村42-43
- (二) 教育内容丰富,应社会需要,但仍以识字为主43-44
- 1. 识字教育44
- 2. 改良旧习俗44
- 3. 生计教育44
- 4. 卫生教育44
- (三) 教育方式灵活,依从客观条件44-45
- (四) 各教育流派和团体踊跃声援和支持45-47
- 四、对当今女子社会教育的启示47-51
- (一) 女子社会教育应当积极实现全民性和社会性47-48
- (二) 女子社会教育内容和策略应当依从现实需要48-49
- (三) 教育界应当积极建立和完善女子社会教育的理论体系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若雪;邵晓枫;;民国初期成人女子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2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绍春;清末与民国前期天津社会教育研究(1905-1937)[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静;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7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