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美学的内涵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28 15:39
课程美学是从美学理论出发,应用特定的方法研究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美感经验的类型及生成机制的学科。课程领域的美感经验包括交相辉映国文之美、篇章结构对称之美、文本意境想象之美、对话激发情感之美、行云流水过程之美、自我成就激励之美。美感经验的生成是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课程美学不同于教学美学和教学艺术,它的研究范畴更广,而教学美学是课程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艺术是实现课程美学的途径之一。课程美学为课程论研究打开了一方新天地,为引导学生更好地成就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了新的际遇,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2(05)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课程美学的内涵
(一)美学及美感经验
(二)课程美学的内涵
1.课程领域美感经验类型的分析
(1)交相辉映图文之美。
(2)篇章结构对称之美。
(3)文本意境想象之美。
(4)对话激发情感之美。
(5)行云流水过程之美。
(6)自我成就激励之美。
2.课程领域美感经验的生成
二、课程美学与教学美学、教学艺术的关系
(一)课程美学与教学美学
1.教学美学是课程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美学与教学美学的主要区别
(二)课程美学与教学艺术
三、课程美学的研究意义
(一)课程美学:课程论研究的一方新天地
(二)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1.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双重认知能力的发展
2.促进学生自我觉醒和自我成就
3.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
2.发展新的教学艺术
3.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美学上的“美”及其意义建构[J]. 张都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2]“审美经验”再认识[J]. 李春媚.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3)
[3]当代语境下“审美经验”的多维观照[J]. 李春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2)
[4]教学美的意蕴探析[J]. 李如密. 课程.教材.教法. 2006(02)
[5]教学美学观的迷失与出路[J]. 王敏.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02)
[6]教学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 尹力. 教育评论. 1997(02)
[7]教学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苑文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1(01)
博士论文
[1]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 王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219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2(05)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课程美学的内涵
(一)美学及美感经验
(二)课程美学的内涵
1.课程领域美感经验类型的分析
(1)交相辉映图文之美。
(2)篇章结构对称之美。
(3)文本意境想象之美。
(4)对话激发情感之美。
(5)行云流水过程之美。
(6)自我成就激励之美。
2.课程领域美感经验的生成
二、课程美学与教学美学、教学艺术的关系
(一)课程美学与教学美学
1.教学美学是课程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美学与教学美学的主要区别
(二)课程美学与教学艺术
三、课程美学的研究意义
(一)课程美学:课程论研究的一方新天地
(二)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1.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双重认知能力的发展
2.促进学生自我觉醒和自我成就
3.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
2.发展新的教学艺术
3.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美学上的“美”及其意义建构[J]. 张都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2]“审美经验”再认识[J]. 李春媚.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3)
[3]当代语境下“审美经验”的多维观照[J]. 李春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2)
[4]教学美的意蕴探析[J]. 李如密. 课程.教材.教法. 2006(02)
[5]教学美学观的迷失与出路[J]. 王敏.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02)
[6]教学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 尹力. 教育评论. 1997(02)
[7]教学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苑文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1(01)
博士论文
[1]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 王敏.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2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1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