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下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1-09-28 16:52
随着网络学习空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关注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特征相适应的网络学习空间下的混合式活动机制,对学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从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兼顾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真实情景、契约、共同目标、学习者、助学者和意义协商等核心要素为支撑,集成个人空间功能、机构空间功能和公共应用服务功能,构建融合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S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实践结果表明: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体更容易融入群体,并在协商会话与活动参与中实现个体的身份认同,从而推动成员之间的相互认知与共同发展,促进学习者高级知识建构,实现深度学习。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身份发展示意
(二)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构建我们以真实情景、契约、共同目标、学习者、助学者、意义协商等六个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为支撑,集成个人空间功能、机构空间功能和公共应用服务功能,融合物理学习空间的环境优势,结合各部分属性,以契约作为约束,以共同目标为指引,学习者、助学者结合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环境属性,通过自主预习、问题解决、异质分组、参与、认同、协商、评价、协商、反思与修改,最终完成作品,各环节循环进行、相互作用构成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对混合式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共同体层面:学习者通过在共同体中身份的建立,对共同体文化产生影响,与各成员达到观念共识和意义共享人际层面:通过与其他共同体成员交互,进行意义协商,合作构建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个人层面:通过自主学习,辅以助学者的引导,实现个人意义建构参与认同协商成熟发展形成图1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身份发展示意网络学习空间物理学习空间个人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机构空间契约自主预习问题解决产生研究主题认同形成作品协商参与异质分组评价协商修改上传最终作品共同目标图2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学生学习发展分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与学深度变革实践反思之五[J]. 杨滨,聂竹明,陶佳.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1)
[2]《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J]. 郭炯,黄彬,郑晓俊.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3]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J].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18(05)
[4]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焦点和手段的研究[J]. 郑兰琴,李欣,黄荣怀,陈凤英.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3)
[5]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 王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
[6]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相关因素分析[J]. 张红波,徐福荫.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0)
[7]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 杜星月,李志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6)
[8]网络学习共同体交互策略研究[J]. 崔珍珍. 继续教育研究. 2014(05)
[9]学习共同体内涵重审:课程教学的视域[J]. 卢强.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3)
[10]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 钟志荣. 中国电化教育. 2011(08)
本文编号:3412289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身份发展示意
(二)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构建我们以真实情景、契约、共同目标、学习者、助学者、意义协商等六个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为支撑,集成个人空间功能、机构空间功能和公共应用服务功能,融合物理学习空间的环境优势,结合各部分属性,以契约作为约束,以共同目标为指引,学习者、助学者结合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环境属性,通过自主预习、问题解决、异质分组、参与、认同、协商、评价、协商、反思与修改,最终完成作品,各环节循环进行、相互作用构成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对混合式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共同体层面:学习者通过在共同体中身份的建立,对共同体文化产生影响,与各成员达到观念共识和意义共享人际层面:通过与其他共同体成员交互,进行意义协商,合作构建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个人层面:通过自主学习,辅以助学者的引导,实现个人意义建构参与认同协商成熟发展形成图1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身份发展示意网络学习空间物理学习空间个人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机构空间契约自主预习问题解决产生研究主题认同形成作品协商参与异质分组评价协商修改上传最终作品共同目标图2混合式学习共同体活动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学生学习发展分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与学深度变革实践反思之五[J]. 杨滨,聂竹明,陶佳.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1)
[2]《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J]. 郭炯,黄彬,郑晓俊.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3]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J].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18(05)
[4]网络学习空间中同伴互助焦点和手段的研究[J]. 郑兰琴,李欣,黄荣怀,陈凤英.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3)
[5]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 王慧.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
[6]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相关因素分析[J]. 张红波,徐福荫. 电化教育研究. 2016(10)
[7]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 杜星月,李志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6)
[8]网络学习共同体交互策略研究[J]. 崔珍珍. 继续教育研究. 2014(05)
[9]学习共同体内涵重审:课程教学的视域[J]. 卢强.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3)
[10]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 钟志荣. 中国电化教育. 2011(08)
本文编号:341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1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