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信任危机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1-09-29 13:38
信任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的社会目标。它是基于教育信念的价值期待,表征为主体的互动关系,并诉诸规约的实践方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信念的褊狭性、教育交往的抽象性以及教育实践的违约性,带来了教育信任的功利性、客体化以及失效性等问题,因而,教育的信任潜藏危机。教育信任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社会"脱域"机制下的抽象体系、普遍原则和个人存在的本体性焦虑。重建教育的信任,需要形成合理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共识、构建专业的教育知识体系、实现对本体安全和认同的教育关照以及立足文化的教育制度反思与实践。
【文章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何谓教育的信任
二、现代教育的信任危机及表征
(一) 教育信念的褊狭导致信任的功利性
(二) 教育交往的抽象性、刻板性导致信任的客体化
(三) 教育实践的“违约”性导致信任的失效性
三、教育信任危机的根源
(一) 社会根源:现代性特征
(二) 个体根源:本体性焦虑
四、教育信任的重建
(一) 教育信念、价值的合理共识
(二) 专业的教育知识构建
(三) 对主体安全和认同的教育关照
(四) 基于文化的教育制度反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蜕变与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J]. 吕寿伟. 现代大学教育. 2017(03)
[2]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对信任研究的若干路径的考查[J]. 岳瑨,田海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6)
本文编号:3413801
【文章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6(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何谓教育的信任
二、现代教育的信任危机及表征
(一) 教育信念的褊狭导致信任的功利性
(二) 教育交往的抽象性、刻板性导致信任的客体化
(三) 教育实践的“违约”性导致信任的失效性
三、教育信任危机的根源
(一) 社会根源:现代性特征
(二) 个体根源:本体性焦虑
四、教育信任的重建
(一) 教育信念、价值的合理共识
(二) 专业的教育知识构建
(三) 对主体安全和认同的教育关照
(四) 基于文化的教育制度反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神蜕变与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J]. 吕寿伟. 现代大学教育. 2017(03)
[2]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对信任研究的若干路径的考查[J]. 岳瑨,田海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6)
本文编号:3413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1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