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思考——基于“教”与“受”主体性发挥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9-29 14:4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教育目的根本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受教育者是具体的参与者、接受者和效果实现者,双方均具有主体性,"教"与"受"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从人本维度、话语维度和实践维度,提出充分发挥"教"与"受"主体性的具体理路,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3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发挥“教”与“受”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发挥“教”与“受”主体性, 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的根本需要
2.发挥“教”与“受”主体性, 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
3.发挥“教”与“受”主体性, 是顺应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教”与“受”主体性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表现
1.教育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激发需进一步彰显
2.受教育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主体性发挥的意义理解需进一步强化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良性互动、同向同行的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教”与“受”双方主体性发挥的具体理路
1.人本维度:以人为本, 关注“教”、“受”双方的主体性需要
2.话语维度:平等沟通, 凸显“教”、“受”双方的主体性地位
3.实践维度:关联生活, 实现“教”、“受”双方的主体性选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 徐志萍,金林南.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2)
[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运行[J]. 陈步云.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4)
[3]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维度[J]. 项久雨. 江汉论坛. 2015(09)
[4]物质生产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层根源[J]. 杨威,储著斌.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5]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 郑永廷. 教学与研究. 2014(11)
[6]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消解路径[J]. 王金萍,王洪友.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2(04)
[7]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J]. 林伯海,周至涯.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2)
本文编号:3413894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3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发挥“教”与“受”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发挥“教”与“受”主体性, 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的根本需要
2.发挥“教”与“受”主体性, 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
3.发挥“教”与“受”主体性, 是顺应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
二、“教”与“受”主体性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表现
1.教育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激发需进一步彰显
2.受教育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主体性发挥的意义理解需进一步强化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主体性发挥过程中, 良性互动、同向同行的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教”与“受”双方主体性发挥的具体理路
1.人本维度:以人为本, 关注“教”、“受”双方的主体性需要
2.话语维度:平等沟通, 凸显“教”、“受”双方的主体性地位
3.实践维度:关联生活, 实现“教”、“受”双方的主体性选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 徐志萍,金林南.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2)
[2]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运行[J]. 陈步云.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4)
[3]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维度[J]. 项久雨. 江汉论坛. 2015(09)
[4]物质生产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层根源[J]. 杨威,储著斌.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5]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 郑永廷. 教学与研究. 2014(11)
[6]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消解路径[J]. 王金萍,王洪友.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2(04)
[7]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要素构成新探[J]. 林伯海,周至涯.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2)
本文编号:3413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1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