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
发布时间:2021-10-09 21:38
视频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如何设计出更易于学生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是互联网时代提出的新需求。文章分析了当下视频学习资源的理解需求与现实困境,并借助解释学理解理论建构出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研究提出资源设计者应关注视频的中介价值,立足过程设计视角,通过"预理解""多理解"和"融理解"三个理解阶段,以及知识铺垫、情境导入、问题展开、知识应用和协作互评五个内容环节,逐步促进学生对视频学习资源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解释该设计框架的运用路径。研究表明,该设计框架有助于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教学者应意识到如今视频学习资源的角色转换,挖掘其中的中介文本价值,以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解效果。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9,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解释学中“作者—文本—读者”关系
?。解释学的理解观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解过程及理解关系。教学的结构通常由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构成[5]。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虽举足轻重,但也不是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教材课件、试卷作业等教学资源将教学思想传递给学生;教师也可以“跳过”这些教学资源直接和学生对话探讨,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促进理解的生成。可见,教学资源在整个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逐渐被弱化,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图2在线学习中“设计者—视频学习资源—学习者”关系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环境中“设计者—视频学习资源—学习者”之间的解释学关系更加明确。原先可以现场干预的教师已退居到视频学习资源背后,化身为资源设计者,通过设计开发资源来实现教学过程,视频学习资源的中介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受解释学中“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理解关系的启发,在线学习中的学习者与设计者需要像解释学中的读者与作者一样,通过视频学习资源进行间接对话,学习者通过资源将自己理解的观点反馈给设计者,设计者也可以通过资源再将反馈意见发送给学生,在视频学习资源的媒介作用下促进师生观点的交流分享,激发双方视域的融合碰撞。因此,视频学习资源的表达内容需要具有“文本”的启发性作用,不单是让学习者正确领会设计者的意图,还应该激发学习者心智,抛砖引玉,为所有在线参与者生发出更广阔的讨论空间,让他们在对话和思考中打开更丰富的意义场域。如此一来,?
?,是视频学习资源设计理念的新突破,也是生成易于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的理论来源。四、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建构在解释学理解观的思想观照下,我们形成了促进理解的资源设计新形态,建构出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该设计框架提出了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的三个阶段———“预理解”“多理解”和“融理解”,同时将学习内容分为五个环节———知识铺垫、情境导入、问题展开、知识应用和协作互评。图3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一)“预理解”阶段:多元化理解起点的统一由于在线学习的学习群体成分复杂、学习背景迥异,为了让他们在开始学习课程前能站在统一起跑线上,设计者需要在课程初期给学习者进行一个统一“培训”,这个课前知识铺垫环节称为“预理解”阶段。根据伽达默尔的“前见说”,每个人的理解背景是不同的,这是理解活动的开端和前提,也是我们应该正视的客观事实[11]。作为设计者,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剔除差异化理解前见的存在,那么就只有从开始的“预理解”阶段对学习者进行知识铺垫,尽可能地弱化理解起点的差异化。设计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成知识铺垫环节:1.前需知识初步诊断在开始学习新知识之前,设计者需要对每个学习者的理解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在线学习群体规模庞大,无法做到一一精准定位,只有从知识点入手考查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现状进行诊断,并对“前需知识”查缺补漏。有些前需知识虽然部分学生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空间的变迁与学习范式的转型[J].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2]促进理解的在线课程资源建构策略研究——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J]. 孙田琳子,沈书生,张舒予.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4)
[3]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与应用案例研究——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八[J]. 郭炯,郑晓俊,黄彬.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0)
[4]教学过程机制图:一种理解教学的重要中介[J]. 杨开城,何文涛,张慧慧.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1)
[5]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研究[J]. 许艳丽,马德俊,刘刚.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2)
[6]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1(03)
博士论文
[1]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 王文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27046
【文章来源】:电化教育研究. 2019,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解释学中“作者—文本—读者”关系
?。解释学的理解观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解过程及理解关系。教学的结构通常由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构成[5]。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虽举足轻重,但也不是必不可少,教师可以通过教材课件、试卷作业等教学资源将教学思想传递给学生;教师也可以“跳过”这些教学资源直接和学生对话探讨,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促进理解的生成。可见,教学资源在整个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逐渐被弱化,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图2在线学习中“设计者—视频学习资源—学习者”关系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环境中“设计者—视频学习资源—学习者”之间的解释学关系更加明确。原先可以现场干预的教师已退居到视频学习资源背后,化身为资源设计者,通过设计开发资源来实现教学过程,视频学习资源的中介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受解释学中“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理解关系的启发,在线学习中的学习者与设计者需要像解释学中的读者与作者一样,通过视频学习资源进行间接对话,学习者通过资源将自己理解的观点反馈给设计者,设计者也可以通过资源再将反馈意见发送给学生,在视频学习资源的媒介作用下促进师生观点的交流分享,激发双方视域的融合碰撞。因此,视频学习资源的表达内容需要具有“文本”的启发性作用,不单是让学习者正确领会设计者的意图,还应该激发学习者心智,抛砖引玉,为所有在线参与者生发出更广阔的讨论空间,让他们在对话和思考中打开更丰富的意义场域。如此一来,?
?,是视频学习资源设计理念的新突破,也是生成易于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的理论来源。四、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建构在解释学理解观的思想观照下,我们形成了促进理解的资源设计新形态,建构出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该设计框架提出了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的三个阶段———“预理解”“多理解”和“融理解”,同时将学习内容分为五个环节———知识铺垫、情境导入、问题展开、知识应用和协作互评。图3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一)“预理解”阶段:多元化理解起点的统一由于在线学习的学习群体成分复杂、学习背景迥异,为了让他们在开始学习课程前能站在统一起跑线上,设计者需要在课程初期给学习者进行一个统一“培训”,这个课前知识铺垫环节称为“预理解”阶段。根据伽达默尔的“前见说”,每个人的理解背景是不同的,这是理解活动的开端和前提,也是我们应该正视的客观事实[11]。作为设计者,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剔除差异化理解前见的存在,那么就只有从开始的“预理解”阶段对学习者进行知识铺垫,尽可能地弱化理解起点的差异化。设计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成知识铺垫环节:1.前需知识初步诊断在开始学习新知识之前,设计者需要对每个学习者的理解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在线学习群体规模庞大,无法做到一一精准定位,只有从知识点入手考查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现状进行诊断,并对“前需知识”查缺补漏。有些前需知识虽然部分学生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习空间的变迁与学习范式的转型[J].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8)
[2]促进理解的在线课程资源建构策略研究——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J]. 孙田琳子,沈书生,张舒予.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4)
[3]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与应用案例研究——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八[J]. 郭炯,郑晓俊,黄彬.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0)
[4]教学过程机制图:一种理解教学的重要中介[J]. 杨开城,何文涛,张慧慧.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1)
[5]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研究[J]. 许艳丽,马德俊,刘刚.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2)
[6]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1(03)
博士论文
[1]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 王文静.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27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2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