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学生自尊与移情在孤独感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10-10 15:34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尊、移情、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3—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辽宁省沈阳市、朝阳市、营口市和盘锦市的961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12~18岁),其中男生446人,女生515人,初中生512人,高中生449人。采用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基本移情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1)男生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和孤独感均高于女生[(17.1±7.0)vs.(14.8±5.6);(17.9±6.2)vs.(15.9±5.7);(45.2±9.7)vs.(42.9±9.8)],自尊和移情均低于女生[(27.4±5.1)vs.(28.2±4.8);(63.1±9.5)vs.(66.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组的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均高于高中组[(16.4±6.6)vs.(15.3±6.1);(17.7±6.0)vs.(16.0±5.9)],而自尊、移情均低于高中组[(27.2±4.5)vs.(28.5±5.3);(61.8±10...
【文章来源】:卫生研究. 2019,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1.2.2 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 (middle school students’cyber-bullying questionnaire, MSSCQ) [9]
1.2.3 Rosenberg自尊量表 (self-esteem scale, SES) [10]
1.2.4 UCLA孤独感量表 (university of califirnia at Los Angels loneliness scale, UCLA) [11]
1.2.5 基本移情量表 (basic empathy scale, BES) [12]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2 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孤独感、自尊及移情的性别和学段差异
2.3 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孤独感、自尊及移情的相关分析
2.4 自尊、移情及孤独感对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5 自尊和移情的中介作用
2.5.1 孤独感与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
2.5.2 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的关系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网络欺凌研究的热点内容及应对策略研究[J]. 邹逸,殷玉新.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9)
[2]留守儿童的自尊在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 宋静静,佐斌,谭潇,戴月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5)
[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移情的作用[J]. 何丹,申曦,杨欢,范翠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3)
[4]青少年的网络欺凌: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 孙时进,邓士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2)
[5]移情对中学生网络欺凌的抑制:性别、年级的调节作用[J]. 陈萌萌,张野,张珊珊,齐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01)
[6]中学生传统与网络欺凌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J]. 张野,张珊珊,刘琳,吕晓敏.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8)
[7]青少年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汪耿夫,王秀秀,方玉,江流,袁姗姗,陶芳标,苏普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08)
[8]孤独感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初步修订[J]. 李晓巍,邹泓,刘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9]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 甘怡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8)
[10]移情、道德推脱对初中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J]. 杨继平,杨力,王兴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硕士论文
[1]中学生共情、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研究[D]. 谢真真.河北大学 2016
[2]基于移情量表(BES)中文版的信效度及初步应用研究[D]. 夏丹.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8654
【文章来源】:卫生研究. 2019,4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1.2.2 中学生网络欺凌行为问卷 (middle school students’cyber-bullying questionnaire, MSSCQ) [9]
1.2.3 Rosenberg自尊量表 (self-esteem scale, SES) [10]
1.2.4 UCLA孤独感量表 (university of califirnia at Los Angels loneliness scale, UCLA) [11]
1.2.5 基本移情量表 (basic empathy scale, BES) [12]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2.2 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孤独感、自尊及移情的性别和学段差异
2.3 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孤独感、自尊及移情的相关分析
2.4 自尊、移情及孤独感对中学生实施/受网络欺凌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5 自尊和移情的中介作用
2.5.1 孤独感与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
2.5.2 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的关系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网络欺凌研究的热点内容及应对策略研究[J]. 邹逸,殷玉新. 教育科学研究. 2017(09)
[2]留守儿童的自尊在亲子亲合和同伴接纳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 宋静静,佐斌,谭潇,戴月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5)
[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移情的作用[J]. 何丹,申曦,杨欢,范翠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3)
[4]青少年的网络欺凌: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J]. 孙时进,邓士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2)
[5]移情对中学生网络欺凌的抑制:性别、年级的调节作用[J]. 陈萌萌,张野,张珊珊,齐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01)
[6]中学生传统与网络欺凌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J]. 张野,张珊珊,刘琳,吕晓敏.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8)
[7]青少年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汪耿夫,王秀秀,方玉,江流,袁姗姗,陶芳标,苏普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 (08)
[8]孤独感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初步修订[J]. 李晓巍,邹泓,刘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9]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 甘怡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8)
[10]移情、道德推脱对初中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J]. 杨继平,杨力,王兴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硕士论文
[1]中学生共情、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研究[D]. 谢真真.河北大学 2016
[2]基于移情量表(BES)中文版的信效度及初步应用研究[D]. 夏丹.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2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