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内涵解析与价值探寻
发布时间:2021-11-19 06:29
教师网络生活方式是教师旨在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提高生活质量,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网络活动形式及行为特征的总和。教师网络生活方式反映了教师网络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特征,具有目的指向性、多样复杂性、虚实二重性、技术依附性、交互生成性等特点。作为教师网络活动的具体样式,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价值是多元的,主要包括满足教师现实生存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调适教师的网络行为与心理等内在价值,以及引领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健康发展、助推网络教学文化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生活良序发展等外在价值。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1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内涵阐释
二、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
三、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价值探寻
(一)满足教师现实生存需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
(三)调适教师网络行为与心理
(四)引领学生网络生活健康发展
(五)助推网络教学文化持续发展
(六)推动社会生活良序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虚实生存冲突及其调适策略[J]. 王利,罗儒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2]教师虚拟生存:内涵与旨趣[J]. 罗儒国. 大学教育科学. 2015(06)
[3]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J]. 黄荣怀,王晓晨,周颖,董艳.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1)
[4]生活方式研究的现时代意义——生活方式研究在我国开展30年的经验与启示[J]. 王雅林. 社会学评论. 2013(01)
[5]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新探[J]. 徐琳琳,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2)
[6]教育虚拟社区中技术文化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J]. 胡凡刚,李文波.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1)
[7]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 赵国栋,原帅,王珠珠.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04)
[8]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J]. 马秀峰,李晓飞.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4)
[9]现实·真实·虚拟[J]. 张世英. 江海学刊. 2003(01)
本文编号:3504474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9,1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内涵阐释
二、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
三、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价值探寻
(一)满足教师现实生存需要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
(三)调适教师网络行为与心理
(四)引领学生网络生活健康发展
(五)助推网络教学文化持续发展
(六)推动社会生活良序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虚实生存冲突及其调适策略[J]. 王利,罗儒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2]教师虚拟生存:内涵与旨趣[J]. 罗儒国. 大学教育科学. 2015(06)
[3]数字一代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J]. 黄荣怀,王晓晨,周颖,董艳.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1)
[4]生活方式研究的现时代意义——生活方式研究在我国开展30年的经验与启示[J]. 王雅林. 社会学评论. 2013(01)
[5]网络中的虚拟自我新探[J]. 徐琳琳,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2)
[6]教育虚拟社区中技术文化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J]. 胡凡刚,李文波. 电化教育研究. 2011(01)
[7]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 赵国栋,原帅,王珠珠.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04)
[8]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J]. 马秀峰,李晓飞.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4)
[9]现实·真实·虚拟[J]. 张世英. 江海学刊. 2003(01)
本文编号:3504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50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