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道德的可认知性与德育课程的形态:兼论儿童公共参与

发布时间:2022-07-20 14:15
  道德是否可教,不同的道德理论可认知性各不相同,因而要求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弱认知的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强调通过善的实现活动养成德性,因而可以从活动课程的意义上构建学校的公共活动;非认知的杜威共同体主义伦理学主张通过学校的共同生活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因而可以从隐蔽课程的意义上营造学校公共文化的道德氛围;强认知的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学说将公正观念看作是道德的核心,因而可以从研究性课程的意义上拓展学校公共治理的空间。增加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不同德育课程形态的共同要求,儿童公共参与建构了学校和班级生活的公共性。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儿童的日常参与:一种观察教育的视角[J]. 丁道勇.  教育发展研究. 2016(20)
[2]自由的限度:再认识教育的正当性[J].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6(02)



本文编号:3664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64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