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社会教育的边界意识

发布时间:2022-08-23 14:30
  当社会行动者以特定方式塑造边界时,社会实体才得以出现。社会教育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在于边界意识缺乏引发的"失界"困境,即理论层面的"无界"和实践层面的"越界"。边界是一个系统终止以及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开始的地方。它能够保证社会教育拥有稳定的"中心—边缘"结构,使社会教育保持差异化的教育特色。根据贺来的"人的解放"哲学观,社会教育的边界意识包括领域分化、有限性与相对性、自成目的性和自我限制性四重规定。基于此,社会教育的边界意识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得以表达与呈现,即物理边界上构建社会教育的"场域分殊体系"、心理边界上建立社会教育的"身份自觉"以及社会边界上加强社会教育的"跨界合作"。 

【文章页数】:7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边界与学科建构: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分析[J]. 蔺亚琼.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04)
[2]温克勒社会教育学之探究[J]. 梁福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4)
[3]社会教育力:概念、现状与未来指向[J]. 叶澜.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0)
[4]价值的边界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明霞.  求实. 2015(02)
[5]提升边界的渗透度:教育的实践性诉求[J]. 刘旭东,马丽.  教育研究. 2012(06)
[6]从边界意识看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J]. 舒毅彪.  科学社会主义. 2011(06)



本文编号:3677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77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9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