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城市择校生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6 01:12

  本文关键词:城市择校生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影响素质教育一种现象是存在与基础教育过程中的择校现象,这种现象下至小学上到高中都普遍存在着。择校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择校生”、“择校费”成为世界罕见、中国特有的现象。造成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结果。 由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不平衡,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硬件和软件的差距,在师质队伍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相当的距离,进而在教学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学校之间的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其后又人为地进行等级排序,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为了当地的升学率,对重点学校进行了政策上的倾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配备较好的师质力量,使得名校的声誉越来越高。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如学校风气等)、硬件条件、师资教学水平、学校声誉文化底蕴、学校升学率”等因素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窝蜂争着挤进重点学校,因而,“择校现象”就应运而生,造成恶性循环。 “择校”问题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择校”现象的盛行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选择升学率高者而上,学校面对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在提高升学率上挖空心思,在比升学率上暗暗较劲,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择校”现象的存在,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现实中金钱、权力、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会使学校教育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种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产生择校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及对影响择校的因素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又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择校的因素: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如学校风气等)、硬件条件、师资教学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学校声誉文化底蕴、学校升学率、交通安全等做了定量的分析。文章第一章对“择校生”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以及这种现象为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由此提出研究形象择校的因素的必要性,并对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利用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环境(如学校风气等)、硬件条件、师资教学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学校声誉文化底蕴、学校升学率、交通安全等”因素在进行学校选择时对选择者的影响。本文的第四章在简单总结的基础上对解决“择校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择校 Logistic回归模型 拟合优度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3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3-20
  • 一、“择校生”现象13-14
  • 二、择校展禁不止的原因14-16
  • 三、“择校生”现象的弊端16-17
  • 四、国内研究状况17-18
  • 五、本文研究的内容18-20
  • 第二章 理论介绍20-40
  • §2.1 Logistic回归模型20-23
  • §2.2 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23-24
  • §2.3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24-29
  • §2.4 logistic回归系数解释29-36
  • §2.5 Logistic回归系数统计推断36-40
  • 第三章 对城市中学生是否择校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40-62
  • §3.1 对城市中学生是否择校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43-45
  • §3.2 初中生是否择校的影响因素分析45-51
  • §3.3 高中生是否择校的影响因素分析51-56
  • §3.4 初中生与高中生是否择校的影响因素比较56-62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62-67
  • §4.1 结论62
  • §4.2 解决择校现象的建议62-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7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霞;基于Cox和Logistic模型的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影响的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择校生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9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