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德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5-16 10:09
本文关键词:论品德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经济和科技的繁荣与发展,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道德上的困惑与尴尬。品德,作为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是一种道德的个体存在,是真、善、美的品格在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交往活动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主体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各种往来、接触、联系的行为活动的总称。品德广泛渗透于交往活动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的行为取向与价值标准。因而,人的交往活动是否合乎社会道德要求以及个人优良品德的培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在文章中将对品德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做集中论述。 本文在阐述交往活动品德内涵的基础上,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横向考察了品德对交往活动的作用;纵向探讨了品德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交往活动中所存在的作用,并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品德现状的基础上,在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积极寻求对策。
【关键词】:品德 交往活动 交往合理化 人际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10
- 第一章 交往活动的品德内涵10-20
- 1.1 品德因素是交往主体的基本因素10-16
- 1.2 交往活动有品德因素的渗透16-20
- 第二章 品德对交往活动作用的性质及其表现20-38
- 2.1 品德在交往活动中作用的性质20-24
- 2.2 品德在交往活动中作用的历史之维24-32
- 2.3 品德在交往活动中作用的现实之维32-38
- 第三章 交往主体优良品德的塑造38-49
- 3.1 交往主体的品德现状38-39
- 3.2 塑造优良品德的重要性及途径39-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德宏;道德作用“软弱”的原因与克服途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陶照智;江传月;;论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依据和意义[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惊铎;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品德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曹典顺;侯依成;;哈贝马斯的反主体性哲学范式何以可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汪向东;论道德主体及主体性[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蒋旭明;马玉女;;人的主体性在道德内化中的作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韩庆祥,张健;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刘志生;社会发展与交往的理性审视[J];学海;2000年03期
9 王海明;;品德类型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龙柏林;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生成机制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品德在交往活动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7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