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1:19

  本文关键词:“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问题学生”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某些障碍的学生。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所以,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概念入手,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德育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方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措施。最后通过“问题学生”成功转化典型个案实录。 本文的结论:本文的结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从教育理念、道德心理、处世态度、培养方式等多方面对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产生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各方面“问题”的发生。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产生“问题学生”的第二个原因。当今学校以升学率为单一考核评价目标,“重智轻德”,排斥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有部分老师歧视学习差的学生等,这些是学生心理压力和障碍的重要来源。社会风气、网络传媒的一些负面现象,也对青少年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存在着影响,网络成瘾是“问题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尊重他们,不歧视,不抛弃,他们一定会走上一条合乎自身个性发展的健康之路。
【关键词】:“问题学生” 道德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问题的提出12-14
  • 1.1.1 关于“问题学生”的定义12-13
  • 1.1.2 研究“问题学生”的意义13-14
  • 1.2 “问题学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14-17
  • 1.2.1 国内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概念的理解14-15
  • 1.2.3 我国中小学学生问题行为的危害15
  • 1.2.4 我国“问题学生”的影响因素15-17
  • 1.2.5 国内学者对“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17
  • 1.3 国外对问题学生的相关研究17-19
  • 1.3.1 国外学者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理解17-18
  • 1.3.2 国外学者对“问题学生”的偏差行为的预防对策18-19
  • 1.4 课题研究目标19
  • 1.5 研究的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9
  • 1.6 课题的创新性19-21
  • 第2章 关于“问题学生”认知的理论基础21-27
  • 2.1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理论21-22
  • 2.2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理论22-23
  • 2.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念23
  • 2.4 认知发生论学说:创始人皮亚杰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3-24
  • 2.5 多元智能理论24-25
  • 2.6 德育环境论25-27
  • 第3章 “问题学生”的问题和成因分析27-38
  • 3.1 “问题学生”的主要的“问题”剖析27-28
  • 3.2 “问题学生”成因分析28-38
  • 3.2.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8-30
  • 3.2.1.1 家长不当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28-29
  • 3.2.1.2 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负面影响29-30
  • 3.2.2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30-35
  • 3.2.2.1 学校考核目标单一,,重智力轻德育30-32
  • 3.2.2.2 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上重形式轻内容32-33
  • 3.2.2.3 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突出33-35
  • 3.2.3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35-38
  • 3.2.3.1 大众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35-36
  • 3.2.3.2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36-38
  • 第4章 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措施38-50
  • 4.1 强化学校教育者的教育理念38-41
  • 4.1.1 关爱和期待是教育者对学生首要的态度38-39
  • 4.1.2 了解和宽容学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39-40
  • 4.1.3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40-41
  • 4.2 学校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41-44
  • 4.2.1 教育方法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和管理41-42
  • 4.2.2 营造班级小环境,寓养成教育于班集体活动之中42-43
  • 4.2.3 家庭、学校理念统一,反复强化养成教育43-44
  • 4.3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的体系44-46
  • 4.4 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46-48
  • 4.5 优化德育环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合力48-50
  • 第5章 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个案实录50-57
  • 3.1 关于“问题学生”的系列记录片《变形计》50-56
  • 3.1.1 《变形计》中的“网变”的个案分析51-52
  • 3.1.2 《变形计》中的《成长之痛》的个案分析52-54
  • 3.1.3 《变形计》中的《完美公式》个案分析54-56
  • 3.2 《变形计》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启示56-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爽;;从抗逆力视角对未成年劳教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11期

2 袁园;;论“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余斌;普通高中“问题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莹;问题学生污名经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克芬;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问题学生”[D];苏州大学;2011年

4 冯彩勤;对一名初中“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朱秀平;问题小学生转化有效性的探究[D];鲁东大学;2012年

6 闫娜;矫治初中生逆反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微;“异常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永东;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琴方;优势视角下中职女生心理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70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8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