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平等与对话”——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01 17:39

  本文关键词:“平等与对话”——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主义 师生关系 平等与对话


【摘要】: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运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师生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平等与对话",认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充满着生命活力,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培育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师生关系 平等与对话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在20世纪30年代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中,20世纪中叶逐渐与现代主义分离,从70年代到90年代发展成一个毁誉交加、风靡于西方思想界并逐渐影响到全球各个领域的学术潮流。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相对于现代主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登斌;;美国课程规划的社会张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4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7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9 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陶亚奇;美国初中科学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学部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旭远;;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唐荣德;试论教育适应学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齐佩芳;韦世艺;;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开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米靖;论基于对话理念的教学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欣卉;;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师生关系[J];华人时刊;2011年09期

2 李霞;;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 朱林;;“严、爱、宽、博、智”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鲁爽丽;;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1年07期

5 陶丽苹;;略论中小学师生关系有效沟通的途径[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6 李岩;;让师生关系“好”起来[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年11期

7 李立凤;;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8 李燕林;;如何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9 杨雄珍;;复杂性理论下的动态化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10 徐昕欣;;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怎样的[J];上海教育;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锋;郑钢;赖建维;;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自尊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蔡春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莹;;师徒帮带——带着我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董艳;申继亮;;基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生指导行为分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付芳;伍新春;;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临汾市教育局 张艳艳;试论现实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N];科学导报;2010年

2 李翠娥(作者单位:朔城区占义学校);如何融洽师生关系[N];朔州日报;2005年

3 新乡市十中 马玉芬;建立新型的“人文”师生关系[N];新乡日报;2005年

4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容霞;从两起教师受害案反思师生关系的冷漠[N];东方早报;2008年

5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6 刘凤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7 李定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飞;解析师生关系的是非纷扰[N];哈密报(汉);2009年

9 王定会;如何处理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10 叶昌玲;浅谈新时期的师生关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浩;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教育的转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3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73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