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与当代大学生的死亡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4 19:0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与当代大学生的死亡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 当代大学生 死亡教育


【摘要】: 近年来,大学校园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于死亡问题的热烈讨论。 当代大学生对于死亡的认识模糊、非理性,甚至拒绝去思考死亡,而只有真正“认识死亡、了解死亡的人”,“才能更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命”。大学生要去直面死亡,做到“向死而生”。通过接受科学合理的死亡观教育,使他们获得对死亡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和正确的态度,从而获得完整意义上的人生,提升其生命、生活与人生的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是科学的不断发展的死亡观。它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把“为人类牺牲自己”、“为人类工作”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死亡的最高价值。因此,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但这种科学的死亡观念的心理积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手段才能完成。其中,死亡教育是极其重要并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死亡观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死亡教育;并且阐释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死亡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无论对相关理论研究,还是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 当代大学生 死亡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7
  • 中文目录7-9
  • 英文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11-13
  •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3
  • 1.3 本研究课题的科学意义13-15
  • 第二章 沉思“死亡”15-23
  • 2.1 “死亡”的本质15-16
  • 2.1.1 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15
  • 2.1.2 哲学意义上的“死亡”15-16
  • 2.2 “死亡”的作用16-17
  • 2.2.1 死亡与生命的内在联系16-17
  • 2.2.2 死亡促进人类智慧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17
  • 2.2.3 死亡是人类繁衍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和特殊推动器17
  • 2.3 死亡观及其历史发展17-23
  • 2.3.1 “死亡观”的内涵17-18
  • 2.3.2 “死亡观”的历史发展过程18-23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23-35
  • 3.1 马克思主义死亡观的主要内容23-30
  • 3.1.1 死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过程23-25
  • 3.1.2 死亡是辩证唯物的历史性过程25-27
  • 3.1.3 死亡是作用于现实的历史性过程27-30
  • 3.2 马克思主义死亡观的特点和历史地位30-35
  • 3.2.1 马克思主义死亡观的时代性30-31
  • 3.2.2 马克思主义死亡观的实践性31-32
  • 3.2.3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在中国的新发展32-35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死亡观指导下的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死亡教育35-48
  • 4.1 死亡教育的含义与功能36-39
  • 4.1.1 死亡教育的含义36
  • 4.1.2 死亡教育的功能36-39
  • 4.2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9-42
  • 4.2.1 当代大学生死亡教育的现状39-41
  • 4.2.2 对大学生缺失死亡教育所带来的影响41-42
  • 4.3 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42-48
  • 4.3.1 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死亡观的引导42-43
  • 4.3.2 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43-44
  • 4.3.3 对大学生进行死亡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手段44-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1-52
  • 致谢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义珍;基于“死本能”理论的死亡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3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93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