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及其社会意义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及其社会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经济学 家庭教育支出 社会分层 政策和社会意义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社会分层现象必然对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家庭教育支出进行分类别分析,得出三个关键性的结论。首先,学校收取的两类教育费用的阶层差异相对较小,分布均匀,收费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收效;其次,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主要反映在选择性教育支出项目上,择校和课外辅导支出反映出明显的阶层偏好;第三,交付学校用于购买必要学习用品和住宿的费用在各类家庭中的差别不大,但是,对低收入家庭是较沉重的负担。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就家庭教育支出的政策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改进教育预算制度、对学习用品和住宿进行补贴是提高财政投入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家庭教育支出 社会分层 政策和社会意义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斌贤教授主持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社会特征应该成为考虑教育问题的基本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其中之一,便是社会分层。按照我国学者以父亲职业类型作为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的作法[1]87。我国社会目前可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4 马忠才;;分层与流动:回族女童教育的动力机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6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8 李伟东;对北京外来工的权利保护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傅宝英;;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鸿;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5年
5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7 沈金华;走向新的社会集约和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姚德利;当代中国财产权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邓晓臻;社会分层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睿;中等收入阶层与稳定——北京市中等收入阶层状况和政府信任度分析[D];北京大学;2005年
2 陈祥福;当代中国农民身份转换的政治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良伟;社会文化变迁与新时期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革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傅琦;中国社会结构分化对群际交往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慧;明代的科举与社会流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小萍;新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亚辉;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刘军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家庭养老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勇;规则与资源的再造:外出人口对乡村社会结构的意外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景晓芬;中国乡村社区成员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勤;转型时期公用产品定价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2 余芳;公立学校教育收费价格听证会制度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颖俐;杨红娟;;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轨迹[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2 乐菲菲;;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3 李亚伟;刘晓瑞;;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7期
4 陈佳;;文献综述是怎样“炼”成的——对比《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中两篇文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5 何国伟;;教育经济学视阈下的国家教育经费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6 张楚廷;;教育学与人学[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7期
7 于光远;;发展教育产业与扩大内需[J];新经济;2000年09期
8 朱健;;对我国过度教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9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10 郭欣;任增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荣;;中国教育经济学改革开放30年之回顾与展望[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玲;;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经济学》课中的运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育云;熊高仲;;应加强教育经济学的元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佳宏;王琴;尹春杰;;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基于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的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玲;;教育经济学中案例教学问题试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维;陈勇;;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武玉婷;;我国家庭教育支出研究述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尤莉;;论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曹淑江;;论《教育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改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个教育书记的“教育经济学”账单[N];重庆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国圣;解读重庆“教育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3年
3 范先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要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交叉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范绪锋 刘继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势在必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范绪锋 陈帆波;教育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潘佳琪;英私立学校日子难,亚洲学生成救命稻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教育创新需要更多执著的探索者[N];山西日报;2010年
8 任建华 耿林;做学校经营研究的“助产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李瑾;教育结构调整是个关键[N];工人日报;2003年
10 沈百福 杜晓利;预算内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钱智勇;对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唐斌;教育多元筹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艳;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经济学教材核心概念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慧青;教育投入虚实论[D];湖南大学;2006年
3 刘亮;农村家庭功能的嬗变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雪峰;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6 高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李艾琳;西藏学龄人口变动中的教育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郭晓东;教育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田曼;受教育程度对城镇居民消费技能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范艳玲;教师资源投入与学生学业成绩产出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5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0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