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7 00:44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全面发展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既重视学生的共性培养,又重视其个性发展;提倡学生自我预防的新预防观,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全面发展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广泛的积极心理运动,特别是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 an)1997年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之后,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红,黎文森;论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全面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李蓉蓉;;青春的失落:当代大学生成长不良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2期

3 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4 邹琼;幸福感的两大研究取向及其整合的心理结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周涛,王晓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麻彦坤;心理隐喻的变迁与心理学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9 万书玉;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周]Z;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年

2 赵淑媛;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全红;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与缓压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变云;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健康与总体幸福感[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陈赛真;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对职校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岚;成都市钟点女工幸福感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陈莉;从知行分离看道德教育的缺失[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长城,饶权;政策层面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育;胡雪琴;;大学生宽恕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2 程勋;;大学生“延缓偿付期”内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3 杨百良;;幸福的新诠释——兼论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特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4 刘荣先;;大学生就诊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5 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6 江雪华;;通往幸福之路[J];大众心理学;2007年03期

7 高燕;赵乃迪;苏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J];大众心理学;2009年02期

8 谢彦彦;;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初探[J];才智;2011年17期

9 郭瞻予;;大学生自主性研究历史与现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郭中然;;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丛;用积极心理学打造高“心”酬员工[N];工人日报;2010年

2 李彩艳编译;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探讨人类幸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吴润果;积极的人更幸福[N];健康时报;2010年

4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5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赵安平;金钱只能买6个月的幸福[N];健康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刘翔平;积极基因让你快乐[N];北京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董霞;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6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06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