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

发布时间:2017-09-11 17:06

  本文关键词: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主义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超越


【摘要】:"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两种对立的立场、视角和方法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以至在许多领域中都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如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结合今天的时代特点及其需要,认真审视这些思潮,超越其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强调二者融合与统一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潮,教育也开始走向了科学人文主义的理想。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科学主义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超越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种思潮进行反思,以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二者的融合与统一,教育也开始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朝晖;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者琦,陈利;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陈树梅;德育在教育中地位的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马广先;知识境界升华的人文精神[J];安阳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胡惠庆;论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桂荣,曲瑞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教育之实现[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姚建宗;;法律生活的哲学观照:法哲学的智慧[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10 刘树君;李建珊;;凡勃伦进化的科学观探析[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吴红;杜严勇;;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刘树君;;凡勃伦进化的科学观探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董驹翔;;科学的人文化[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薛丁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兼论二者融合的路径构建[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迟艳杰;;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学功;;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思瑜;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朱轶;现代科技发展的伦理环境及其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邓昊;“神圣”的科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希燕;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新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当代命运反思及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虎;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宏;;基于人本主义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思想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2 林昭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冒亚龙;;论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4期

4 欧秀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政治课堂实效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5 汤佳琪;;基于合成课程的理念,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6 赵妍;;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陶红;;透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价值观[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徐巍;何赛雄;;论我国中学政治课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兵;;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对比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周雪花;;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班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4 蔡丽珍;;以“人本”为理念,创建和谐班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5 朱姝颖;;浅谈法国高等教育中体现的人本主义教育特点[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6 刘彩卿;;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7 刘明达;石丹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论渊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尤敬党;荣耀祥;;学校图书馆活动新论[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9 王炳芳;聂金全;李卫国;;浅析人本主义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作用[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子旭 尉峰;广灵县领导干部热读《孝心不能等待》[N];大同日报;2008年

2 张卓玉 山西省教育厅 李志欣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第一中学 王敏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五中学;教育在解决问题中完成[N];中国教师报;2011年

3 新乡市华光中学校长 刘玉敬;浅谈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N];新乡日报;2009年

4 平坝县平水学校 康健;数学课堂教学探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山东省利津县汀罗一中 程建芳;学习新课标 改进英语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人本主义”思想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艳;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等旅游教育思考与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4 曹儒;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改革[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唐爱民;对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6 高永生;农村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本主义教育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霞;论人本主义教师观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宇;减轻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素琴;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作龙;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主要流派对我国体育思想的影响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31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31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