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发展趋向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发展趋向及启示
【摘要】:课程领导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产生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模式、校长与中层领导同步共治模式和能动分享式领导模式等三种主要的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并呈现出细分课程权力并建立其保障机制、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学校效能以拓展课程领导空间等趋势。这些为我国课程领导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如下的思路:以校长专业化推动学校课程领导实践;实施学校知识管理;建立学校的冲突管理机制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校课程领导 模式 课程权力 发展趋向
【分类号】:G423.06
【正文快照】: 一、学校课程领导的模式(一)以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模式从校长的专业领导看,在规划学校课程之前,校长组织学校成员对学校整体生态环境和课程发展现状作全面和客观的检视,结合上级课程目标,,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共同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以制定出学校发展规划,明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6期
2 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科蓉;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价值基础及其悖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2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衡靖,张红峻;浅论学生管理中的四种激励因素及其运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建;“市场化”趋势对中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张涛;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吕淼,符少辉;制度创新:院校研究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刘杰;杨文礼;;校本管理的发展及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9 庞青山,强丽;论大学学科组织及其特征[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10 吕淼;“三农”问题与高等农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业院校改革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龚兵;从专业协会到教师工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兴娟;中学拓展型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红利;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雪梅;高校教师群体结构现状与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耐冬;济南市初中校长管理跨度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新春;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若干问题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章扬安;学校发展的要素及其优化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段丹;基于矩阵结构的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刘兴春;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峰;教师专业性问题与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华;数学真理性的哲学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2 林国英,刁晓红;计算机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3 张自力,陈飚;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4 邹金凯;更新观念,转变运行模式,大力发展教育技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0年01期
5 檀传宝;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陈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分类探索[J];教育探索;2002年08期
7 岳峻;浅谈素质教育模式中的创新[J];甘肃教育;2002年09期
8 王梅;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04期
9 王月田;网络环境下教学学习模式构建的研究[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罗泰;浅谈网络远程教育[J];青海电力;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东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余志君;张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析[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一中课题组;;农村初中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赵明;韩江水;;素质教育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模式[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5 郝丽萍;朱华燕;陈伟伟;;工科院校心理健康多元干预系统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阳梅;;Blog与教学整合的模式及策略探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8 沈克祥;孔燕;宋怡;;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立体模式的构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饶丽君;;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周游;;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策略[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莉邋通讯员 郑斌宾 陈朵灵;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子31.5万名[N];湖南日报;2007年
2 谷艳丽;创新教育采购的模式租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旭涛 编译;新加坡PDCM模式:加强教师终身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文教室 冯福泉;主辅备课模式好处多[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仝静海;全省在城市区推广“一托二”联合办校模式[N];河北日报;2007年
6 王淦生;不发达地区教育的“县中模式”必须改革[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王学进;教育与地产“联姻”是个怪胎[N];工人日报;2007年
8 陈立武;教师招考:需要突破的尴尬和无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周 萍;构建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模式[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杨代军 本报记者 陈泳;村民迁居 以学校为邻[N];成都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书国;教育战略规划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宁本涛;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燕儿;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东芳;课程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宁静;我国近代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D];河北大学;2004年
3 宫林峰;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飞;教育议事会:宁波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王晰宇;网络环境下基于教师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蔡琦;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慧;我军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李翠华;合作教学中的师师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世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6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6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