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胡锦涛同志的教育公平观
本文关键词:试论胡锦涛同志的教育公平观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公共教育资源向特殊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等多种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而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组织部;
【关键词】: 胡锦涛 教育公平 公益性 人力资源强国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向往和追求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公平问题。胡锦涛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特征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内涵,深刻阐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重要举措,规定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义忠;张铁耀;;人的全面发展失衡与高校思政课群体性事件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3 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郝文武;;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和基本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宇明;;浅析毛泽东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来源及其目标定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谢文兵;;浅析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和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7 司成勇,王萍;全面发展教育之我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乔艳华;;试论现代经济学视野中的教劳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格日乐吐;;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中的教劳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10 邹从清,蔡孝恒,胡继春,阮丽萍,程新宇,卢启华,刘心仁,吴均林;论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德育创新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学溥;;让·梅叶对宗教和宗教教育的批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军法;;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新理念[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3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张闯;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1年
9 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胜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德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仇飞;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教师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悦;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李海平;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初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喻俊;美学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田径课程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汤顺清;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侯晓杰;论教育异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9 于晓琴;课程的公正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峰;刘建立;;高等教育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博弈:反思与重构[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1期
2 许珍;;高等教育“公益性”均衡发展的现实理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方大胜;;坚持公益性是民办高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02期
4 卢俊敏;;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与营利性问题再探讨[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杨湘宁;;职业教育公益性及江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28期
6 李英;;转型时期学校组织地位的重新确认——论高等院校的第三部门属性[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胡艳辉;;论公益性民间组织发展中的公众参与[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1期
8 李钊;;论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实现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9 尤莉;;公益性:现代教育的必备属性[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咏梅;;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J];甘肃教育;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附录三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节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鞠华萍;;将公益性大旗高高举起——总结经验,以本为主,走强化馆站公益性之路[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秦世森;邢仁强;;正确认识文化(艺术)馆的公益性[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朱瑞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我国国情的准确定位和定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韩治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突出文化(艺术)馆的公益性特点[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何大超;;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7 陆士桢;漆光鸿;杨永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青少年观——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当代领导集体的青少年观[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8 刘景辉;;胡锦涛发展思想初探[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企业传真[A];第5届“兴业杯”中国制药装备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正光;;论胡锦涛科学发展战略思想体系及其特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萍生;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如何计算[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霍晓丽;政府重点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N];河北日报;2005年
3 亚宣;三亚重点补贴公益性岗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娄国斌;坚持公益性 实行多元化[N];协商新报;2005年
5 李爱明;政府当负更大责任[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钟杰;公益性城市动物园不宜随意搬迁[N];广东建设报;2004年
7 ;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N];中国财经报;2007年
8 卫兴华;聆听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理论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记者 曹鹏程;胡锦涛重要讲话指明了改善发展中日关系方向[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新华社记者 朱玉 吴杰;书写壮美人生的巨大动力[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凌云;胡锦涛社会稳定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谢璐妍;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闵雪;胡锦涛廉政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蔡孝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伍鸿亮;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翔;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米锋;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社会规则构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涛;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洪波;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量;论胡锦涛的科学技术观[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钟庆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宫乐滨;胡锦涛的执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谭琪红;胡锦涛群众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乔燕妮;胡锦涛“为民”思想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窦津;胡锦涛科学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9 苏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闫成俭;论胡锦涛的政治价值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1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7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