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08:0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性的双重标准 性行为 性别差异 性心理健康 大学生


【摘要】: 性的双重标准作为一种性态度,指的是性行为允许度上的性别差异,并用来特指对女性更加严格的标准。具体可以分为:男女性别间对某些性行为的允许度不同,以及同样允许的性行为上男女性别间的评价差异。而将对于男性更严格的标准,看作是一种反向的性的双重标准。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假设,并设计了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问卷来测量大学生中的对婚前性行为的允许度。在初测问卷之后,形成了正式问卷,检测了问卷的信效度,并在性别、籍贯、专业的不同水平上分析了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存在的特点;进而在问卷测量外显的性态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性的双重标准的内隐联想测验,旨在考察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性。最后,检测了性的双重标准和性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性的双重标准问卷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性行为发生的条件或前提,其中主要是性行为双方是否有金钱交易以及性行为由哪方提出;二是关于性经历,其中主要是同时和历时的性伴侣个数。 (2)性的双重标准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主动或不主动提出安全套使用的女性在性的双重标准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在男性中不显著。性的双重标准问卷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的工具。 (3)大学生间存在着性的双重标准、没有双重标准和反向的双重标准。其中男女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籍贯(南北方)和专业(文理科)之间差异不显著。 (4)在内隐联想测验中,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大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证明性的双重标准确实存在;男女性别之间的IAT效应差异显著;内隐测验和外显问卷结果之间差异显著,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问卷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5)在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和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双重标准问卷得分和性心理健康之间,在总分上相关不显著。性价值观、性行为条件和性双重标准问卷总体之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性适应、性行为条件和性双重标准问卷总体之间呈负相关,且相关显著。
【关键词】:性的双重标准 性行为 性别差异 性心理健康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21
  • 1.1 性的双重标准和性行为的概念界定9-10
  • 1.2 性的双重标准的测量10-11
  • 1.3 性的双重标准的相关理论11-13
  • 1.4 性的双重标准的相关研究13-16
  • 1.5 内隐联想测验(IAT)介绍16-19
  • 1.6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关系研究19-21
  • 2 问题提出21-23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21
  • 2.2 本研究的目的和假设21-22
  • 2.3 本研究的意义22-23
  • 3 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问卷的编制与施测23-29
  • 3.1 开放式问卷调查23
  • 3.2 初始问卷的编制与施测23-25
  • 3.3 正式问卷的形成25-27
  • 3.4 大学生的性的双重标准问卷结果与分析27-29
  • 4 大学生的性的双重标准的内隐实验研究29-34
  • 4.1 实验目的29
  • 4.2 方法29
  • 4.3 实验程序29-30
  • 4.4 结果与分析30-34
  • 5 大学生的性的双重标准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34-36
  • 5.1 目的34
  • 5.2 方法34
  • 5.3 结果与分析34-36
  • 6 讨论36-40
  • 6.1 关于测量工具36
  • 6.2 关于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的特点36-37
  • 6.3 关于大学生性的双重标准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37-38
  • 6.4 本研究有待改进和深入的方法38-40
  • 7 结论40-41
  • 8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 性的双重标准问卷44-46
  • 后记46-47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的课题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蕾;性别角色差异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2 夏苏建!510632;广州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3 崔丽娟,张高产;内隐联结测验(IAT)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4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吴明证;态度强度对内隐—外显态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6 骆一;郑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99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99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