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受灾情况和复原力对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4 11:21

  本文关键词:受灾情况和复原力对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中小学生 受灾情况 复原力 创伤后应激反应


【摘要】:在进行心理援助之前,对都江堰安龙镇某九年制学校学生进行受灾情况、复原力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测查,目的在于探讨受灾情况和复原力对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独立和交互影响,并为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震后一个半月之时,该校有32%的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2)有亲人遇难的学生在闯入、回避、警觉以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无亲人遇难的学生;(3)复原力中的积极认知和信任两个维度对降低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有比较大的作用;(4)复原力中的社会支持维度能够缓冲亲人遇难带来的负向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中小学生 受灾情况 复原力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PTSD是灾后最为关注的精神障碍(Galea,Nandi,Vlahov,2005)。PTSD是一种跟随创伤性事件而发生的情感障碍,其临床表现有三大典型症状: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APA,1994)。通过新闻报道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灾民们出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2 黄国平;张亚林;向慧;周云飞;;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在女性犯人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刘爱忠,谭红专,周价,李硕颀,杨土保,孙振球,王洁如,汤学民,向林保,张修民,何华先,李麟琳,汤森林;洪灾后创伤性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2期

3 蔡伟雄,汪建君;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4 陈景春;;陈克进治疗焦虑症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5 皮红英,张黎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支持[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6 陈新华!274030,彭化生!274030,陈海洋!274030,孙翠云!274030,朱明;灾害事件后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7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8 陈玉焕;冯晶;董晓倩;;河南省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9 程利娜;;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10 王志阳;汤月芬;施慎逊;;创伤后应激障碍国内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惠武利;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5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晓云;医科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成、归因及干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地震伤员及医疗救援的调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赵丞智;坠楼事件目击者心理病理影响及其干预的初步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磊;应激障碍易感侯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及MMPI-2的诊断效果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陈广华;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精神损害的法医学评价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姚飞;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钟霞;应激多因素作用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金宁宁;突发事件时实施群体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王晓蕾;应激相关因素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9 裴莉;年轻女性农民工正式社会支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婷婷;戒毒劳教人员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剑虹,黄希庭;自强意识的初步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2 张向葵,于肖楠;处于不支持行为压力下的下岗人员的心理中介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3期

3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马文有,姜涛,张秀凤,于振剑,许瑞芬,彭精芬,孟雪梅,刘晓云;唐山大地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抽样调查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2期

4 刘光雄,杨来启,许向东,王晓峰,张宏斌,张彦,马文涛,吴兴曲,王蓉蓉;车祸应激患者血清NO、SOD测定及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5 孙录,赵静波,梁军林,张玉娟;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峗;;浅谈中小学生耐挫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年18期

2 张冲;;中小学生沉浸体验量表编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3 张艳莉;;浅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年21期

4 王新波;孟万金;;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5 谢翔;;关注台商子弟与民工子弟心理健康——东莞市石碣新民学校的探索[J];大众心理学;2008年07期

6 何元庆;王永辉;郝代伟;陆照海;;芜湖市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8期

7 何青青;范翠英;魏华;;尊重的内涵及其研究的未来走向[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8 融心;;纯洁的童心,让嫉妒走开[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7年Z1期

9 张海钟;胡志军;张万里;;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调研报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10期

10 王志录;;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保忠;蔡小明;杨珏玲;周方;;中小学生家长期望水平的个体化指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孙慧明;;中小学生创造性人格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娜;;陕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曹新美;张挚;;中小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及相关因素的差异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高鸿云;朱大倩;黄玉梅;吴增强;杨佐廷;邓伟;;中小学生自杀行为预防性干预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缪国俊;;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让他们茁壮成长[A];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洪玉;沈德立;;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与其数学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戴斌荣;;踏平坎坷成大道—谈中小学生挫折心理教育[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中小学心理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中小学心理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绪波邋杨光礼;中小学生要克服开学恐惧症[N];连云港日报;2007年

2 李学梅;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3 李玫;将心灵关爱送到孩子中间[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记者 谢苗枫邋实习生 刘美华;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N];南方日报;2008年

5 张大凤邋秦建平;广安市广安区政协提案呵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N];四川政协报;2008年

6 吕扬;我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陕西科技报;2006年

7 记者  吕扬;我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N];陕西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  宋钊 记者  陈帆波;校园心理剧成学生“减压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朱浩;驶向心灵港湾的“苏老师热线”[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尹晓燕;灾后心理救援要杜绝“蜻蜓点水”[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潘运;视觉注意条件下数字加工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锦彬;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秋玲;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儿童虐待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万艳;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陈林英;中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爱芹;中小学生学校恐惧情绪调节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冷荣兰;元认知技术训练促进中小学生学科成绩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梦丽;中小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倪婕;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贾存忠;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丛玉燕;中小学生教师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8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88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