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概念、特征与规律
本文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概念、特征与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拔尖创新人才 思想政治素质 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 普遍性与特殊性 自我教育 社会教育 政治说教 思想政治工作 反复性
【摘要】: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概念、特征和规律的把握是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主要是指其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其教育的过程。养成的特征主要是社会教育为辅,自我教育为主;教育引导为主,避免政治说教;强调政治性与全面性,突出思想性与知识性。养成的规律则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思想政治素质 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 普遍性与特殊性 自我教育 社会教育 政治说教 思想政治工作 反复性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1]319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319可见,培养什么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1期
2 陈清龙;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8期
3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4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7期
6 胡绍雄,陈雪芳;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7 刘玉梅;高校要实施教育创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J];才智;2004年03期
10 张凤英;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昌亚;;深化教育培训改革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2 郝克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金;;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建设担当跨世纪重任的领导班子[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4 胡扬红;;小班化教育中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养成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张雅绮;王安国;;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6 陈清龙;;高等学校与科技创新[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尉京志;袁书玉;崔爱莉;;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辉;;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之浅见[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傅丰林;王平;;MIT&Stanford两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课程设置比较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发[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步涵;孙海顺;熊信银;尹项根;吴耀武;;《电力系统》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宝勋 杨帆 学峰;我市公示首批第二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N];辽源日报;2008年
2 杨帆 李学峰;市人事局全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工程[N];辽源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黄文;站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刘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召开[N];新清华;2009年
5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责任[N];科学时报;2003年
6 本报评论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是推动转型的根本保证[N];白银日报;2009年
7 曹建文;珍惜拔尖创新人才[N];光明日报;2006年
8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郝克明;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王安义;努力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营造和谐公路交通环境[N];辽源日报;2009年
10 辛华;我省启动“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工程[N];江苏科技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晓娟;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结构及养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滕凡;阅读教学与中学生和谐个性的养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彭亚宁;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信息伦理的养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泽胜;当前重庆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其教育对策[D];西南大学;2006年
6 裴雅琦;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徐海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石国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颖;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许为霞;中等职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4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9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