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困境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28 05:06

  本文关键词: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困境与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社会 多元文化教育 困境 反思 少数民族群体 全球化 多元文化主义 教育运动 文化多元 现代民族国家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历了少数民族民权运动后,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适应多元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与策略,试图构建一个满足各族群文化并存的教育模式,以解决族群间的冲突。近几十年以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成为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思潮,影响着世界各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但今天,在拥有多种族和大量移民的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责难。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美国社会 多元文化教育 困境 反思 少数民族群体 全球化 多元文化主义 教育运动 文化多元 现代民族国家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发达国家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BMA080055)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近几十年以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作为一种运动、过程与策略,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美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取向,多元文化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影响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婷;社会公正和新型公共领域的建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石隆伟;;哲学视野下的方法论与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郭玉锦,王欢;网上公共领域[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晶;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霸权思想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苏翠萍,王彦志;变革中的世界与21世纪的中国法[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8 相秀丽;现代化: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9 邹诗鹏;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评文化研究中的中立立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10 潘顺;从人权视角谈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念支撑[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韩升;谢丽威;;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在传统伦理社会和现代市民社会之间[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唐勇;;共识规划——通往和谐社会之路[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润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想象的现代性[D];复旦大学;2004年

5 包燕;悬浮中的自救焦虑和艰难确认——转型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场域的多重身份认同(1983-2004)[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权利[D];吉林大学;2005年

8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9 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黄蓉;丁玲文学编辑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卢山冰;网络、网络主体与网络外部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祝影;文化视野中的城乡发展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张攀;网络时代的文学[D];苏州大学;2002年

7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8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望华;论道德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莉;网络文学大众性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力;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J];哲学研究;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专家谈电子计算机的应用[J];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2 罗纳尔德·哈佛特,徐继成;现代美国文学[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5期

3 M.怀特,潘乃木;今日美国社会学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4 N.菲利普斯 ,陈尧光;改造保守主义——评克莱格·席勒著《保守派的内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5 千叶正士 ,范作申;法社会学国际组织与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6 E.弗林 ,黄育(香复);美国社会中的犯罪和暴力行为[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7 魏章玲;美国家庭——已经变形,但尚未破裂[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8 诺曼·伯恩鲍姆 ,黄育馥;评《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9 威廉·A.丹姆森,朱晓红;评《美国的异化与民主》[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10 佟庆才;现代社会学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交际法在公外教学实施中的误区[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潘绍玺;;透过《勿失良辰》看美国社会的婚姻和家庭冲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高毛华;;卫希礼形象的文化内核[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陈许;;评托尼·莫里森及其创作[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徐华礼;叶长卫;;政府管理: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比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晶;;改革时代中国人对美态度之演变(1979~1999)[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7 刘智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四大误区[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8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玉兰;左继亮;郭向阳;;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策分析[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王文忠;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反邪教”研究课题组;;美国邪教信徒教育转化方法的进展[A];2002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种族歧视困扰美国社会[N];人民日报;2000年

3 全国政协委员 汪东林;在美国看两性同居现象[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苏玉宏;三层保障 自由选择[N];中国社会报;2000年

5 张学杰;储钱于民 保障社会[N];文汇报;2000年

6 李妲娜;奥尔夫在中国[N];音乐周报;2000年

7 毕向阳;反思的社会学理论教材[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顾雪林;思变中求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杜军玲;钱其琛会见美国华人知名人士访问团[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陈荃有;从《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想到的[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孙大雄;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府决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7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陈许;美国西部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享;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的反战运动及其解体[D];外交学院;2000年

2 韩亚辉;美国的贫困问题与社会保障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欧阳志兵;宗教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0年

4 张颖;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悖论及其文化影响[D];外交学院;2000年

5 李慧敏;当代美国的高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6 薛玉凤;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燕洁;《奇境》中的困惑[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文晶;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赵华;二十年代的美国广告与经济、文化的互动[D];苏州大学;2001年

10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06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6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