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准实验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
【摘要】:论文首先介绍了准实验研究中的多种实验方法,按照实验对象将其分成单组实验和多组实验,并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介绍其在教育技术领域内的应用,接着论述了几种提高准实验研究效度的方法,最后,对准实验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准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 教育技术 实验效度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引言教育技术中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研究范畴,其中科学实证主义研究也称为实证主义研究,实证主义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实验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在实验研究中,又可按实验被试是否随机分组分为准实验研究和真实验研究[1]。教育科学的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红亮;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邹霞;;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就《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一文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王彩琴;;“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18期
5 骆大森;;准实验设计<续一>[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4期
6 骆大森;;准实验设计〈续完〉[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6期
7 马红亮;PBL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准实验研究及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1期
8 郑继伟;;教育实验只可能是准实验[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9年01期
9 郑继伟;;再论准实验[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4期
10 郑澧;;共变数分析可提高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彤;佟晓辉;杜伟;;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8年02期
2 姜春霄;冯秀琪;;专题学习网站调查及相关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3 陈丽虹;邓安富;;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1期
4 邹霞;;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就《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一文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6 马宁;何克抗;;网络环境下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三效识字教学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7 郑丽;;《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2期
8 王思燕;;从“罗森塔尔效应”看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2期
9 董力燕;王燕;;从“罗森塔尔效应”看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多重角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年04期
10 周跃良;张燕;杨雪萍;;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实证研究的比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丹;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现状、原因及教育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超;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大学英语视听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汤云飞;问题式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樊丹丹;Web2.0环境下促进隐性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景红娜;网络教学环境下深层学习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剑;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国银;GIS在中学地理地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正鑫;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及数控加工教学研究的MCAI系统开发[D];天津大学;2004年
8 邹宁;国学启蒙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凤艳;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对不同知识目标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费秀芬;试析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教育教学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三;对近年我国教学实验的教学论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2 魏宁;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看我国远教理论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1期
3 王场镇小学课题组;《电化教育减轻小学生过重数学课业负担》阶段实验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赵瑜;甘肃中师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姜秀珍,王太昌,茌良生;苏北县级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6 黎加厚;万里大地尽风流——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随记[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7 李文光,张文兰,何克抗;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8 邹霞;;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就《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一文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10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惠洁;走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教师;2005年02期
3 张晓燕;;浅谈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5期
4 周秉勋;;回顾·展望·观念改变[J];外语电化教学;1989年01期
5 李康;对引入国外教育技术观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6 李云龙;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技术[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年01期
7 刘梓红;论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概念的变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耿超;职技高师教育技术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年05期
9 张秀梅 ,杨改学;技术、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4期
10 高骏,代振华;教育现代化呼唤现代化教育技术[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全义;;再论教育技术跨世纪发展战略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建中;王应辉;;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成岩;;高校教育技术发展制约因素剖析及对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荣建梅;;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保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计理论初探[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兴奋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在信息化进程中寻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4 实习生安转红;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市场三维推动[N];科技日报;2002年
5 路平丽;“教育技术产业化应用创新平台”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直面变革中的教育软件市场[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版编辑 游泽清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沈书生;实效:需要有多少环节来保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整理;“混合”: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四川省开江县电化教育馆 向勇;抛开弯路向坦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6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申烨华;重组人γ-干扰素生产工艺优化及α-糜蛋白酶复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冯文成;甘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5 高晶;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震;基于教育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申恩林;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10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