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5:27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生 学业亲子沟通 社会信息加工(SIP)
【摘要】: 亲子沟通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近20多年来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聚焦到较易引发亲子冲突的学业亲子沟通领域,同时将研究对象选定为最易引发亲子沟通问题的初中年级段学生,考察了这一群体的学业亲子沟通状况。研究分两部分进行: 研究一选取初中六年级和八年级共计219名学生,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频率、学业亲子冲突频率、学业亲子冲突解决策略及亲子沟通质量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同时探讨了上述前三项指标与初中生亲子沟通总体质量的关系,发现如下: (1)在学业亲子沟通频率上未发现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学业亲子冲突频率没有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显著。在学业亲子冲突解决策略上也未发现年级与性别差异,但总体上初中生最常使用的是回避策略,使用最少的是第三方策略。 (2)男生和女生在总体亲子沟通质量、沟通动力维度和沟通能力维度以及这两个维度的各个因素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在沟通动力维度的轻松感因素、沟通能力维度的积极倾听因素上年级差异显著,六年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八年级学生。 (3)学业亲子沟通频率与亲子沟通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协商策略和回避策略与亲子沟通质量相关极其显著;学业亲子冲突频率与强制策略和亲子沟通质量有显著的负相关。 研究二选取亲子沟通质量得分居于首尾25%的六年级学生,共计65人,采用社会信息加工的认知-情绪整合模型研究范式,以自编的学业亲子沟通假设情境问卷考察亲子沟通质量低分组和高分组在情绪觉察、行为意图归因、情绪调节及反应决策与评价上的差异,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变量对于整体亲子沟通质量的预测作用,主要获得以下发现: (1)亲子沟通质量低分组和高分组学生在社会信息加工和情绪过程的各个步骤上都有变量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而言,低分组和高分组学生在他人“平静理解”情绪预测、他人“询问倾听”行为预测、自身“愧疚自责”情绪觉察、“寻求解决”情绪调节策略、“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平静沟通”行为可能性、“争吵冲突”行为可能性、“平静沟通”行为恰当性、“争吵冲突”行为恰当性以及反应选择变量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学生自身“平静沟通”行为的可能性判断、适应性情绪调节和“平静沟通”行为恰当性评价三个变量对于亲子沟通质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父母“批评责备”行为预测对于亲子沟通质量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金燕;学业问题上的亲子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晓宇;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瑞莲;农村小学生亲子沟通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5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6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