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救助对农村贫困青壮年收入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教育救助对农村贫困青壮年收入的影响 出处:《学术论坛》2009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救助 农村贫困青壮年 自致资本 收入水平 教育收益率 职业培训 人力资本存量 农民工 普通最小二乘法 两阶段法
【摘要】:通过对四川、河南、河北、安徽和福建省的调查,分析了教育救助对农村贫困青壮年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运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还是2SLS(两阶段法),结果都证明了教育救助对农村贫困青壮年的收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农村贫困青壮年自致资本对教育救助效果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他们的先赋资本。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ichuan, Henan, Hebei, Anhui and Fujian provin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aid on the income of poor young people in rural areas. Or 2SLS (two-stage method), the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education aid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come of poor young people in rural areas. The effect of rural poor young people's self-generated capital on the educational aid effect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eir prepaid capital.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救助与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流动”(07BSH034)
【分类号】:G521;D432.6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被认为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人力资本理论大师舒尔茨(1961)和贝克尔(1964)在相关理论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指出,通过教育方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及其成员的收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的加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湘萍;郝克明;;企业在职培训对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吴健辉;黄志坚;曾园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实证分析的模型选择与结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3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4 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年05期
5 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6 孙志军,杜育红;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及其对收入的影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证据[J];教育与经济;2004年01期
7 任洁琼 ,陈阳;教育救助(上)[J];社会福利;2002年11期
8 张杨珩;;进城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其非农收入的影响——基于江苏省南京市外来农民工的调查[J];农村经济;2007年08期
9 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1期
10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戴家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劳动力资源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侯风云;农村外出劳动力收益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4 胡鞍钢;知识与发展:中国新的追赶策略——写于建国50周年[J];管理世界;1999年06期
5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6 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7 陈晓宇,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8 刘汉全;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分析[J];江汉论坛;1996年05期
9 陈闻君;人力资本、就业机会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J];经济与管理;2004年08期
10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洁琼 ,陈阳;教育救助[J];社会福利;2002年12期
2 任洁琼 ,陈阳;教育救助(上)[J];社会福利;2002年11期
3 李淑莲;面对贫困[J];河北教育;2005年02期
4 于秀丽;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希望工程上[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03期
5 杨桂红;陶慧莉;;我国城乡二元义务教育救助问题浅析[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06年07期
6 张筱良;;从济贫到社会保障——论教育救助的制度安排[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年02期
7 杭佳萍;迎接现代化生活的新曙光[J];江苏统计;2001年02期
8 孙莹,周晓春;我国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张伟琦;通化市全面启动低保户大病医疗和教育救助[J];社会福利;2004年05期
10 邢兆强,王艳梅;恩格尔系数在衡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变化中的正确应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凤翔;;中国外贸经济发展有利因素简析[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郭庆;姜楠;;规制政策在规范自然垄断行业收入中的作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艳双;于树江;;不同类别住宅需求比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晓坤;张宁;;消除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的经济模型分析—从资源要素角度[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杜午禄;;关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些思考[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食尚健康-芬美意的美味诠释[A];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孔繁军;;“看病贵、看病难”的制度成因?[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庄勇;;多因素制约下的西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困境与出路——以贵州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丽华;锁磊;陈松青;;用户满意度测评在预防客户流失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美质量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星云;;高校教师流失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 孙莹 周晓春;教育救助是终结贫困的最有效手段[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刘纯银;公务员做生意是因收入水平偏低?[N];就业时报;2009年
3 记者 杨占苍;国贫县4年无一人因贫失学[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吴红萱 谢仲凡 许美艳;金坛教育救助制度化[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成盟宣;教育救助应更多关注职教[N];四川政协报;2007年
6 郭燕飞;如何发挥中学教育救助的桥梁作用[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提案者 高吉祥;建议依法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李雪红 记者 张晓玲;市区低保家庭子女今年上大学可享受教育救助[N];鸡西日报;2007年
9 记者 海珍;我市明确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对象和标准[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10 记者 魏贵富;清徐为贫困学生建立教育救助保障网[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桂芝;中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2 牛飞亮;制度变迁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3 冯虹;经济加速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朱晶;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陆慧;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张丽艳;通往职业化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樊丽淑;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胡放之;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救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静;求助机制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5年
3 沈燕;城市贫困家庭教育救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胡峧;湖南中小学贫困生教育救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丽红;吉林省农村消费品市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6 赵媛媛;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不确定性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田燕;我国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定价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张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胤羚;威海市城乡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何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提高居民消费质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78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7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