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两种建构主义理论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20:17

  本文关键词:两种建构主义理论之比较研究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 教育 SSK 关系


【摘要】: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与SSK的建构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两个相隔很远的领域,故而很少有人对二者的关系做探讨。本文从二者的历史渊源入手,通过二者的研究视角、科学知识观以及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等三方面的对比,清晰再现了两种建构主义理论间的关系,即:二者同时承认科学知识的建构属性、同属后现代主义理论范畴、皆有走向相对主义与不可知论的倾向,总之,若承认一方的建构理论必然逻辑地承认另一方的建构主义理论。
[Abstract]: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vism in SSK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two separate fields, so few peopl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two.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perspectives, the view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nstructivism theories is clearly reproduced, that is, they recognize the constructional attribute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Both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postmodernism and tend to be relativism and agnosticism. In a word, if we admit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of one side,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of the other party must be acknowledged logicall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在整个20世纪,对科学知识的不同看法成为隐藏在科学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制约、影响着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认识及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理论界兴起的建构主义思潮对传统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除了为大家所熟知的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外,近年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沛;比较:作为认知基本方法的隐喻机制——兼论比较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1期

2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葛勇义,邓波;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如辉;危机、危机的化解与新生──肾藏象学说的发生学概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秦策;司法客观性的理论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8 周晓琴;;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影响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10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2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朱靖华;;也谈苏辛词派[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庆奎;数学学与教的建构主义视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洪;物理量结构及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郑渊方;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忠维;涌现及其内在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书生;李艺;;论建构主义的竞争意义缺失[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6期

2 任智军;用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2年04期

3 金玉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教学设计[J];高教论坛;2006年05期

4 任焕妮;;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5 包翠菊;金志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6 刘国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2期

7 约翰逊F·奥斯本;张红霞;孙志凤;;超越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7期

8 李冬青;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教师角色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谭顶良;王华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钱宏霞;;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学案教学[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温恒福;;农村教育的实效与魅力:实施创富教育[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叶绍胜;;让每一位教师都走上教育科研之路[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韩方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人格魅力[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范立民;张楠;;文化政治研究中的教育诉求——理查德·罗蒂的教育哲学述评[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亚辉 易连云;教育理论建设的文化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烟台市教科院 管锡基;农民没有文化?教师缺乏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张再林 作者单位:西安市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现代解释学对教育理论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褚远辉;教育科研别“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王培峰 于炳霞;教师,,请走进教育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黄应会;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N];光明日报;2002年

7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大泗学校 时春玲;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陈宁;教育理论与经济实践的结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教育部部长 周济;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记者 苏军;教育理论书籍销路转好[N];文汇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亚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春梅;学习支架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丽衡;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愫;杜威教育理论的人性思想基础[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顾琳;“建构主义热”的冷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7 赵东倩;社会本位教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姜旭霞;网络辅助中专学生英语阅读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蕾;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交互式翻译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霍云丽;赫尔巴特学派教育理论在华传播及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9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89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