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出处:《新视野》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子女 公办学校 制约因素 促进对策 民工子弟学校 对策建议 北京市 农民工子女 信息化建设 办学条件
【摘要】:从北京市的情况看,制约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因素,包括制度、政策、经济、社会、自身、保障六个方面。为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应加强对公办学校的财政补贴,对流动人口提供经济支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提高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公办学校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并加以规范。
[Abstract]:Look from the circumstance of Beijing City, factors restricting migrant children into public schools including system, policy, economy, society and itself, six aspects of secur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igrant children to public schools, public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bsidies,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romo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to public schools;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migrant children into the public school environment; improve school conditions and school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o be the nor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进入北京的流动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其子女在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进人公办学校,,约为10万人;二是进人民办学校,约为4万人;三是进人农民工子弟学校,约为10万人。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对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和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喜;;“螺蛳壳”的奇迹——访上海市大境中学[J];人民教育;1980年01期
2 陈大进;;毕节县左坭公社三官小学彝文教学情况[J];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03期
3 辛秋水;私立学校是农村教育的一支劲旅[J];江淮论坛;1985年06期
4 王养华;;方兴未艾的“磁性学校”——改变美国城市教育质量的一种学校模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5年06期
5 杨文金;镇宁江龙区民族教育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6 杨(昌鸟)国,胡晓东;谈谈贵州边远山区民族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1期
7 瞿振宇;卢健;;海门县改善民办、代课教师待遇[J];江苏教育;1988年22期
8 王笏;采取各种形式发展民族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4期
9 文物华;胡宏文;;如何加强私立学校的管理[J];湖南教育;1989年06期
10 周先彬 ,钱金龙 ,魏从兰;在改革中发展市区义务教育[J];安徽教育;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昆;;关于创办民办中学——“柳亚子中学”的具体构想及实施方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黄藤;张于堂;;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更大地发挥民办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曹勇安;;通过办学体制改革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郭福昌;;积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主动应对加入WTO的承诺(讲话稿)[A];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第七期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报告集[C];2002年
5 贾云江;赵文平;;要重视民办高校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浒;;关于民办教育立法的思考[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胡奎;;中国民办教育的十大利好因素——提交亚洲民办(私立)教育论坛[A];2004年亚洲民办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沈小春;;发展广西民办教育的思考[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李露;吴靖;;20年来我国地方教育与经济问题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崔美英 记者 戚海燕;市教委严令制止乱收费[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焦新;治理乱收费不能有丝毫懈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唐青林;四川为民办教育发展安上“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记者 周虹艳;青海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程晗;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策划[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俞路石;安徽不容中小学调整改革偏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实习生 郭继东;投资民办学校 企业大有可为[N];中国质量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林光华 实习生 王春萍;关注民办教育[N];福建日报;2000年
9 张勇 刘朝东 彭朝红;农村义务教育遭遇尴尬[N];法制日报;2000年
10 周云龙 王泽坤;多元投资激活一池春水沭阳教育四面“民”歌[N];工人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琼;学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明飞;关于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沈逸;在沪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对闵行区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继芳;地方利益对地方执行中央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3年
5 虞晓贞;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琦;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巍;试论民办中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晓凤;“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建成;论中小学学校战略管理的路径依赖性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娟;透视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1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9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