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及其引发的教育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及其引发的教育再思考 出处:《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这个时代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正因为如此,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主体性便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经历了三十多年努力之后,主体性在教育理论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却没能给予我国的教育实践以实质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三十年来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的重新梳理,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研究者缺乏对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正确认识。为知晓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能为教育带来的真正启示,本文通过对笛卡尔的主体性哲学和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做出深入分析,得到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正确涵义,并以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定义为起点,对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关系、交互主体性的命名、主体性视野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体性与人的关系、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进行重新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现行的教育目的无力帮助人寻找到主体性、当代的教育内容对理性反思的忽视、现有教育方法对理性反思的漠视、现行教学评价方法对理性反思的遗弃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对理性反思的压抑,欲在教育中同时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理性反思的习惯,必须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评价、学校教育制度进行革新。
[Abstract]:Calling for the spirit of the subject is the core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which is why it began in -30s. Subjectiv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but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efforts, subjectivity has made rich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se results can not give our country's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substantive help.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three decades of subjectivity and cross-subjectivity theory in education to find out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That is to say, the researchers lack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and cross-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Descartes'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 and Husserl's phenomenology of cross-subjectivity, this paper obtains the correct meaning of 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and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cross-subjectivity, the naming of cross-subjectiv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peop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education are re-discussed. On this basi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purpose is unable to help people find subjectivity,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content ignores rational reflection, and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methods ignore rational reflection. In order to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m the habit of rational reflection in education, the present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abandon rational reflection and our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depresses rational reflection.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al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nov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超;;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以历史《启蒙运动》一课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何其林;;浅议古诗词的鉴赏教学[J];快乐阅读;2011年14期
3 岳增学 ,张本忠;读经的理性[J];基础教育;2004年02期
4 王庆;;如何理性地思考“国学”[J];学术界;2011年06期
5 胡慕辉;王琼;;论诗歌翻译创作空间中的交互主体性——以两个译本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顾翔;;甲骨文是中国的象形文字[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4期
7 褚远远;;浮士德精神的灵与肉[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孔祥勉;;为马基雅维利的道德观正名——读《君主论》有感[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9 王淑敏;;本科生转专业动因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10 李敏;;和谐的政策推进社会的和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理性与信仰的相对和解(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好;罗禹;李红;;道德判断的理论观点及其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比;王廷弼;;用科学和理性战胜一切歪理邪说——发生在本世纪末的一场严重的思想斗争[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5 肖龙光;丁晓东;;基于理性变异的遗传算法[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文学平;;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李春勇;;作为理性的科学与作为信仰的宗教[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余怀彦;;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学广;;后现代宗教:走向人类与自然的和解[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段民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甘文瑾;甲种证管理已成规范 各方反应趋于理性[N];中国电影报;2005年
2 叶尚仲;涂料企业要理性看待原料涨价[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钟实才;网络风险投资:从激情走向理性[N];证券日报;2005年
4 李长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王丽琴(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王彦力(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向理性的深处漫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贾翔;在理性与冲动间抉择[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魏 杰;“走出去”更要谨慎与理性[N];中国企业报;2005年
7 陈晟;降价=理性?[N];国际金融报;2005年
8 刘朝霞;中国纺企:需要理性走出去[N];国际商报;2005年
9 主持人 李磊明 嘉宾 喻立森(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邵坚钢(市高校招生办主任) 邓小河(市人才资源研究所所长);理性看待专业“冷”与“热”[N];宁波日报;2005年
10 李学江;理性的声音[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4 姚振强;柏拉图—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理性与生存[D];浙江大学;2004年
5 翟志宏;走进神学中的理性[D];武汉大学;2005年
6 唐震;理性视域的西方战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学;2004年
7 郭巍;知识的问题与《亨利·亚当斯的教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李剑;生存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5年
9 赵新顺;行为理性偏误与投资者生存投资决策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马玉红;论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艺术追求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禹;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及其引发的教育再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付国辉;论情感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冠伟;大众文化到消费文化:“神话”向世俗化的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李平华;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学[D];南昌大学;2005年
5 王伟奇;试论语文训练的理性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利荣;从感性的泛滥到理性的回归[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颖;理性与迷狂制约下的后期新月诗[D];吉林大学;2005年
8 方宏烨;梁实秋“人生艺术化”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玉;伦理关怀: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理性方式[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邱燕;伦理视域中的“教育产业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3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0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