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的唯一主题即生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24 15:58

  本文关键词: 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 教育阶段 大学 出处:《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怀特海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在教育思想领域也独树一帜。其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一书,由六篇论文和两篇附录构成,着重从教育的目的出发,论述了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协调以及大学教育管理的诸多建议。这些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不仅成为流行国际的"过程教育"的先声,而且给予当时英国的教育以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体现了作者从多年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以及基于这些经验的价值思考。
[Abstract]:Whitehead, as an outstanding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 is also uniq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hought. His famous educational book,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composed of six papers and two appendices, focus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hyth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dom and disciplin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lassical curriculum and modern curriculum and many suggestion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se profound thoughts and original opinions not only become the forerunner of popular international "process education". Moreover, it gives a serious summary and criticism to the British education at that time, which reflect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from many year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value thinking based on these experienc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怀特海生平及其教学生涯怀特海(A.N.Whitehead)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教育世家,其先辈及兄长都从事于教育、宗教和地方政务类工作。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他对历史和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怀特海接受了“符合那个时代的正常标准”的教育[1]160,每天刻苦修习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付殿英;遥远而有震撼的回音——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深远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韩震;冒险的价值——我读怀特海[J];学术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王桂波;《论语》之素质教育思想探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3 常艳芳;大学精神的时代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刘静;知识与教化:略论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吕淼,符少辉;制度创新:院校研究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朱平;;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质量评估应考虑的几个因素[J];北方经贸;2006年09期

8 常丽丽;山西省部分大学本科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9 赵国栋;关于大学教学理念的形成及理论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俊宗;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兰英;高等学校学生权利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4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玲;教师创造性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建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激励思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晔;对美院学生油画创作问题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常丽丽;人本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实现[D];山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纪亮;;当代美国哲学的发展趋势(续)[J];教学与研究;1980年05期

2 王守昌;;过程哲学述评[J];教学与研究;1981年04期

3 段小光;;二十世纪的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1期

4 ;书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5 刘大椿,吴学金;科学价值论[J];社会科学;1985年05期

6 V.科希 ,J.库琴斯基 ,姜晓辉;蒙特利尔世界哲学大会的成果和世界哲学界的使命[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7 张祥龙;贺麟传略[J];晋阳学刊;1985年06期

8 ;名人与音乐[J];音乐世界;1986年08期

9 欧文 ,姆·柯庇 ,刘宗棠;逻辑与语言[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10 宋德生;论怀特海的“永恒客体”及价值相关性[J];学术论坛;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程仲棠;;蕴涵“怪论”与逻辑认识论[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刘明;;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剑澜;;生态主义话语:生态哲学与文学批评[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敏;;漫谈智慧教育——用智慧搭建英语乐园[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6 张学广;;后现代主义与生态世界观[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石立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进球”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8 朱晓鹏;;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问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9 王守吕;;论宗教与科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玉;;过程心理学理论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振伟;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苏贤贵;穿越宗教的科学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方倩琳;校史教育与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1年

4 国昌;学用结合 益处多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杨海燕;基因世纪:一个美丽新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晓枫;华尔街兴衰史[N];证券时报;2001年

7 宇杰 曲跃厚;怀特海与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重庆;对中国科技发展滞后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9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华;为了共同的福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3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亚辉;苏珊-朗格的艺术形式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建强;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内涵的转换与怀特海的有机论重构[D];山西大学;2004年

4 吴丽娜;论苏珊·朗格的戏剧美学[D];武汉大学;2004年

5 应爱萍;苏珊·朗格艺术幻象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玉;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海东;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谢时国;从罗素的逻辑主义立场看他的类型论[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莎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银飞;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0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60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