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国外初任教师培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29 04:33

  本文关键词: 初任教师 培养模式 启示 出处:《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是教师从事教学专业工作的关键适应期。只有充分了解初任教师在最初几年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教学困境和需求,才能提供合适的教学帮助与辅导。因此,重新思考各国对初任教师的入职培养模式,对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初任教师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first few years of teachers' career are the key adaptation period for teachers to engage in teaching professional work. Only by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needs of the initial teachers in the first few years of teaching work. Only then can we provide appropriate teaching help and tutoring. Therefore, it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rethink the starting teacher training mode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to develop a new teacher training model suitable for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G451.2
【正文快照】: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教师在初任期获得成功是其站稳讲台的第一步,也是其专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期的教师是最能接受帮助的时期,和老教师的消极对待的“瓶颈期”形成反差。据调查,在美国,15%的教师在第一年教学后即离开学校,15%的教师在第二年结束时离任,超过50%的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操太圣;卢乃桂;;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张贵新,饶从满;国际新教师专业特性论介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陈桂生;;且说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师徒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昌晓莉;周明;;初任教师入门的新捷径——美国佐治亚州教学辅导教师制度[J];中小学管理;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申卫,苌庆辉;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8期

2 王小红;教师专业发展新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康世刚,吕世虎;数学教研组在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及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4 张亚平;程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涵特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娟;教师自我成长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康世刚;新数学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虹;英美澳教师专业化的历史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峰敏;优化教研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文坚;中学英语教研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钱静;中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辉良;普通高中教师成长规律及其对校本培训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萍;教师进修学院研训一体化方式的研究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温爱花;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佩遐;中学教师合作教研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惠敏,赵黎;领新教师入门——美英新教师培养举措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定华,巩艳珠,方东风;从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2 马毓义;;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3 张光斗;;工程教育结构需要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4 张卿华;体育师资的能力结构与培养模式[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柳若松;略论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6 张原华;;王冀生副司长在高等工程教育第三次专题研究会总结会上的讲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7 李金庭;从横向比较看教师地位[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8 本报编辑部;修订体育学院体育系教学计划的必然性及现实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9 宓洽群;;改革管理搞活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2期

10 吴功健,罗建斌;改革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的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赵惠君;;21世纪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孙升云;吴启富;;二十一世纪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赵常伟;张建东;王学舟;马素军;;医学院校全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克猛;;谈谈工科非机类、电类力学课程的改革——兼述《机械工程基础》教材的体系特点[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兴茂;陈昭烈;刘红;熊福银;;心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黄晓琳;;从美国康复医师培养模式看我国康复医学教育[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杨正云;;谈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培养[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阎新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解读徐荣祥和他的干细胞研究[A];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论文集锦[C];2001年

9 李青峰;许克毅;;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特点[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王萍;林善明;;探索电气及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师范学校 王新禄;创新教育值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俞俭/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翟帆;高职高专: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成长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5 曲振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6 通讯员 王群、龙泽群;共谋高层次人才培养良策[N];湖北日报;2000年

7 刘文选;上海中医药发展“大跃进”[N];健康报;2000年

8 钟山;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和不足[N];吉林日报;2000年

9 伊边;当代大学生的三点优势和不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10 ;著名大学校长话“创新”教育[N];联合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昭烈;哺乳动物细胞无载体固定化培养技术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罗文标;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燕;四川省建设类中专教育发展思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余大山;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传新;论建立开放的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爱国;新时期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解析与思路[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高明霞;论听、说的内在联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01年

6 马福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华;关于构建军队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李盛;WTO与大学本科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管理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72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72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