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特点

发布时间:2018-02-23 00:00

  本文关键词: 新加坡 双语教学 特点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英语虽然不是其国语,也不是大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但它是新加坡跨民族间的主要交际语。新加坡的教育是精英制教育,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英文,还要兼通母语。在众多亚洲国家中,新加坡为少数以英语作为主要交际语言,又保全母语的国家,它的语言政策和双语教学给人们不少启示。
[Abstract]:Singapore is a multi-ethnic and multilingual country. Although English is not its national language or the mother tongue of most Singaporeans, it is the main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n Singapore. Among the many Asian countries, Singapore is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that use English as its main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preserve its mother tongue. Its language policy and bilingual teaching give people a lot of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533.9;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晓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丽;;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浅析[J];创新;2009年04期

2 钟奇峰;;新加坡分流教育体制及改革措施[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黎海波,魏晓燕;论新加坡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性[J];东南亚纵横;2005年08期

4 魏晓燕;黎海波;;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教育因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08期

5 李晶晶;;新加坡基础课改的特色研究[J];民营科技;2007年11期

6 钟奇峰;;新加坡精英培养及选拔机制[J];科技创业家;2012年20期

7 段会冬;黄睿;;精英教育背景下新加坡莱佛士书院课程设置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Z1期

8 魏晓燕,黎海波;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教育因素[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张婷;;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分流制度述评[J];浙江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秀艳;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分流政策内容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婀苗;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因素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3 张大利;李光耀执政时期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小梅;新加坡基础教育在多元与整合中走向平衡[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侠;新加坡华文教育对我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艳艳;新加坡“天才教育计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茹;新加坡与泰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单伟;新加坡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晓燕;中学阶段教育分流对大学杰出人才培养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曾明鸣;提升质量:近十年来新加坡学前教育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莉;;浅析英国BTEC项目中双语教学的特点[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5期

2 曹宏伟;陈志宝;宋佰芬;王景伟;张华;;香港地区双语教学对内地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朱默君;;“新加坡式”双语教学[J];书摘;2007年04期

4 王志勤;;新加坡双语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英语教师;2011年01期

5 尹丽娟;王友鸿;;有效的学前双语教学特点[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李雪莉;;新加坡:天罗地网猎人才[J];书摘;2002年12期

7 朱默君;;体验新加坡[J];教书育人;2007年19期

8 杨荣甲;;新加坡印象[J];世界知识;1985年15期

9 赵蔚文;;狮城随记[J];现代国际关系;1993年05期

10 于复泉;;新加坡纪行——随笔采撷之一[J];农业知识;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韦永莉;臧双全;张琳;;“无机化学”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李孔清;邹声华;向立平;;传热学双语教学教材选择浅谈[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士明;戴道锌;何赛灵;;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推进专业教育国际化[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田震;李佳初;彭认灿;郑义东;梁开龙;;GIS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陆利民;;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点思考[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徐滕岗;朱纯;;WTO与“双语教学”[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陈向东;乔文孝;;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敏范;姚阳;李玉芳;杨宇;;开展本科医学生理学双语教学的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郭艳红;陈孝忠;;在普通医学院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庆松 许冬梅;双语教学离我们有多远?[N];福建日报;2002年

2 蓝旭 王瑛慧;双语教学走进厦大[N];福建日报;2004年

3 梁建刚 记者 庄玉兴;大华小学双语教学有成果[N];解放日报;2004年

4 伽师县英买里乡中学 吐提姑丽·依地力斯 疏勒县巴合齐乡中学 布艾洁尔·麦麦提;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N];喀什日报(汉);2010年

5 通讯员 许春勇 杨楚顺;新和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N];阿克苏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文;双语教学:与时代联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苏军;上海稳步推进双语教学试验[N];文汇报;2003年

8 见习记者 刘涛;充分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N];哈密报(汉);2007年

9 记者 张慧疆;且末力争2012年普及学前“双语”[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10 耿铎文;实施双语教学 培养“民汉兼通”人才[N];新疆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洪尚郁;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梅砚;论上海发展中的中小学双语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万志全;扬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立新;日本违宪审查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双语教学目标论[D];河南大学;2003年

2 黄小荣;双语教学及其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别勇磊;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雪;凉山彝区彝英双语教学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毛芳芳;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贾静芳;昌吉回民中学双语教学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荻;上海市市区完中实施生物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付思美;有关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皮文彬;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25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525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