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力更生”到“和谐共生”——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愿景
本文选题:质性研究 切入点:教师专业成长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质性访谈,展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自力更生"取向。教师专业成长的消极取向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环境功利化、教师职业倦怠、教研活动行政化。基于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提出构建"和谐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的愿景。
[Abstract]:Through a qualitative interview with Chinese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is paper shows the "self-relianc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negativ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re: social environment utilitarianism, teachers' job burnout. Administ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social reality and education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sion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仁洪;;基础教育课程:生涯发展视角[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敏;教科书内容偏离课程标准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佳;长沙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巧艳;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开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承彩;言语性语文课程引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志鹏;新时期化学课程理念发展的历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宛蓉;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银雨;闽南高职院校地域文化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王敏;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晶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黄勇;中学生物学生命哲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社会需要它:社会学[J];社会;1989年10期
2 杨昌勇;法国教育社会学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3 丁邦平;国际比较教育的若干方法与理论——兼谈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于淑云;现代教师专业成长之理念[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现代教师专业成长之理念[J];成人教育;2000年06期
6 柳国辉;教师专业成熟论纲[J];教学与管理;2000年06期
7 洪成文;加拿大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8 王金玲;“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2期
9 杜芳琴;现代化与父权制:性别视角的审视——《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评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10 洪成文;规范与个性化的统一:加拿大教师成长督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正直;汪凤;;心理训练的电生理学和免疫学机制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夏令;伍新春;;冲突策略对小学生科学概念转变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辛志勇;;农民价值取向与生活满意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妙;孔克勤;;台湾网络成瘾硕博士学术研究现况[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影响的质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建宁;;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吴心怡;;血液肿瘤患儿母亲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陈勇;洪艳;杨连华;陈念良;倪崖;凌志强;余为群;毛江森;;甲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5’NCR核苷酸序列异质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9 孟莉;;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科学研究的思考[A];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薇;朱柯平;戴韵;;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状况和支持需求的质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冯晓霞;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敏谊;教师教育大学化:为何?何为?[N];科学时报;2002年
3 王长纯;探索区域教育发展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3年
4 余姚中学校长 葛云中;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N];光明日报;2003年
5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王兴旺博士;加强产学研对接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6 纪文琴 王兴旺;加强产学研对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7 谢海阳;与学生一起成长[N];文汇报;2003年
8 记者 王黎 邹声文;直面农村教师队伍三大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刘燕;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N];安徽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赵正元;教师专业成长迅速的背后[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地区乡村实用科技推广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吉波;①I°SS与HLA-DR B基因相关性研究 ②抗着丝点抗体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8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勾丽;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关键资源、战略能力与成长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男;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因素的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陆小英;研究型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娟;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士江;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从先;重构思维 激活创新——创新型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颖菁;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蔡文娟;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74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67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