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师流动制度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日本 + 教师流动 ; 参考:《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摘要】:分析了日本教师流动的基本情况,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eachers' mobility in Japa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rank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G5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陈锦燕;;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合法性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朱永坤,曲铁华;中日教师继续教育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施晓卫;骨干教师外流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5年07期
6 王辉;我国中小学教师无度惩戒现象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7 夏t ,姚本先;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8 孙百娥;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J];教育评论;2002年02期
9 马敬华;美、日教师专业发展之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罗如新;日本师资培养教育的动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欧文福;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区域性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关永春;解读学前儿童的生活与生活质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晓燕;教师权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涛;初探我国教师的职业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德香;济南市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玉凤;中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安秋玲;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知发展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何浩峰;中学课堂控制与课堂秩序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2 张忠福;教育均衡应首先在区域内实现——对农村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1期
3 尹博;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内部流动问题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4期
4 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树生;;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均衡化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2 程英芬;;县域教师流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县为例[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段会冬;;城乡教师流动热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4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杨志坚;;教师流动:需要制度创新[J];学校管理;2011年03期
6 帅晓静;;美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成本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陈桂娇;;教师轮换制度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8 乔元正;;日本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以东京学艺大学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日本的鼓气学校[J];基础教育;2004年01期
10 樱桃;;日本孩子每个月有多少零花钱?[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国均;;日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流动制度探析——以岛根县为例[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玉梅;;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体制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模型建构[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维东;教师流动必有原因[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赵婀娜 马艳光 崇轶 (本报记者 赵婀娜);让教师流动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仇逸 杨金志;教师流动可试“无校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周洪宇;教师流动 步伐迈大些[N];团结报;2010年
5 郭文婧;教师流动不能简单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苏军;教师流动需要合适“土壤”[N];文汇报;2010年
7 山东临沂兰山区半程镇 李正华;农村教师流动应尊重当地实际[N];农民日报;2010年
8 李苑;江苏 教师流动将铁定实施[N];文汇报;2010年
9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 王少华;教师流动既要积极更要稳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王一军;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教师流动[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国丽;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洪文梅;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史景轩;日本PTA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陈奇秀;从日本历年学习指导要领看其战后国语教育课程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丽云;日本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力;义务教育阶段山西农村教师流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0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