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教育学和社会学学科边界的学术职业研究
本文选题:社会学 + 教育学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两个领域讨论了学术职业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脉络,指出学术职业研究跨越学科专业的边界,在教育学领域兴起、发展迅速。其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的要求以及学术职业重要地位的显现。但今后还需进一步去学科边界,融合两个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团队,推动学术职业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academic profe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research from two fields of sociology and pedagog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cademic career research across the boundary of discipline is rising and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field of pedagogy. The reason lies in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learning profession. Take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integrate two disciplines' theories, methods, and research teams to promote breakthrough in academic care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悦;;学术职业的解读——哲学王的理想与现实[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建民;;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价值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2 阎凤桥;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聘用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3 项贤明;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理论观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钟秉林;观念和制度创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赖勤;社会科学研究如何适应社会需求[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胡仁东;;大学组织学术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9期
7 程关松;;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张世军;;和谐社会·制度建设和契约精神[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于歆杰;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教学考察报告——感受篇[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邱咏梅;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构想[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岗峰;;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岗峰;;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上仁;中国高等院校成本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曹赛先;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9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10 叶們;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佩媛;城市下层利益表达中的行动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凯;论学术道德[D];中南大学;2002年
4 吴善超;当前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余海婴;理想与现实之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凤鸣;面向社会事实的文化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焦若水;事件村庄——西北乡村社会发展的逆反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旭华;学术自由易受侵犯的学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烈;学术自由及其制度安排[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费斌;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丽君;学术职业的思考[J];学术界;2004年06期
2 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昌;;教育学是什么?[J];教书育人;2008年25期
2 谢兰荣;;从“教育学”一词的演变看教育学的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03期
3 于述胜;;一则教育学故事[J];中国教师;2008年23期
4 史根林;何小忠;;转型时代教育学的学科形象[J];学海;2005年06期
5 修寓;真、善、美、贵、智、强——访教育学家于光远[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5年06期
6 陈友松;;Q衤宸蛐卤唷敖逃А奔蚪閇J];人民教育;1956年12期
7 ;本月博览[J];广东教育;2003年08期
8 范国睿;;从本世纪初教育学的分化看教育学的理论性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年03期
9 王鹤;;哲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1期
10 静;;利特的“辩证反映教育学”[J];湖北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瑶;宋维真;崖秋耕;顾景坤;马若飞;;多动症儿童心理测查结果及初步分析[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唐燕;;通过多种途径探讨学科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动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俞雅萍;;课堂教学——1个永恒的话题[A];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荐;;国际化视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践行友善用脑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7 李玉峰;申继亮;;关于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认识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王朝廷;;青少年“明星崇拜”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徐玲;;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经济学》课中的运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育云;熊高仲;;应加强教育经济学的元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乐乐;想象力之于教育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钟锐;不能搞“泡沫教育”[N];新华日报;2001年
3 黄梅县实验中学 周菊松 徐北平;成功的教育从细节开始[N];黄冈日报;2005年
4 胡小梅;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N];安庆日报;2006年
5 永昌电厂子弟学校 潘晓琴;教师应具备的“五心”[N];金昌日报;2006年
6 马桂花;英专家:男女分校,女生成绩并没更好[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防自杀,印学校推广拥抱课程[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石中英;被长期轻描淡写的一种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陈放;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N];光明日报;2006年
10 牛守义;优化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N];甘肃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慧麟;论多项选择题题序对测试焦虑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春;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管理学探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洪兰;科学主义与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吴怡龙;五四前后西方学习心理的传入与中国教育科学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姚炎昕;教育即交往[D];西南大学;2012年
4 张小菲;生活体验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5 岳颖;何炳松教育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温雪梅;论课堂的积极管理和学生行为的补救措施[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晓琴;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严文瑾;二战后日本英语教育的复苏(1945—1960)[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韧青;中国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园园;华德福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5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9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