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反思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9-01-07 08:33
【摘要】:本文主要梳理了教育学研究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能力人"、"理性人"、"抽象人"、"部分人",概述了他们的主要特征,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重构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问题,并就"权利人"、"经验人"、"具体人"和"整体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希望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人性论基础。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combs the four main "image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tradition of pedagogy research-"capable people", "rational people", "abstract people", "some people", and summarizes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bility person", "rational person", "abstract person" and "part person". And their own theoretical defects are deeply criticized.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 of "human image" in the research of reconstructing pedagogy, and brief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image of "right holder", "experiential person", "concrete person" and "whole person".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human nature theory for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薛晓阳;;人的教育:一种社会哲学的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2 彭泽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项贤明;试论教育学的哲学一科学基础[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2期

4 石中英;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5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肇芳,李利;多元智力理论的职业教育学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8期

2 徐国庆;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校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34期

3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陈金赞,任燕丽;打开21世纪之门的金钥匙──简论终身教育整体主体观[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04期

5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6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黄文仁;刘英杰;;学校体育改革应注意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有机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胡吉美;;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诠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魏书胜;刘国华;;“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肃浩;;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彤;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益;游戏:放松的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苏健;管理与人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崔萍;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何光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会;斯密“经济人”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1年

8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敏慧;八十年代末以来女作家“家庭小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晓霞;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素质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3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4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5 李火林;人的开放性与人的本质力量系统的生成[J];浙江学刊;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章;《狂人日记》的思想意义及语言特色[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孔令德;小中见大 形真神隽——读《七根火柴》[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3 方伯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谈“狂人”形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汤吉夫;鲁迅与旧戏——《社戏》杂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5 卢新华;要真诚,永远也不要虚伪[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6 小全 ,太龙;以“手”传神的巧妙表现手法——读赵树理《套不住的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7 张洪榛;光辉的榜样,感人的形象——读高尔基的特写《列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欧阳先霞;小语古诗名句赏析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J];安徽教育;1985年02期

9 孙海清;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J];江西教育;1985年06期

10 周庆基;《狂人日记》四题[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秀丽;;谈史湘云[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郭连文;;我演伟人《少奇同志》[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3 于西蔓;;色彩引爆中国人形象革命[A];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子虚;如何塑造男性魅力[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熊德光;健康的源泉——真爱[N];云南政协报;2000年

3 杨联民;揭开企业长寿之道[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罗盘;汉正街又火起来了[N];人民日报;2001年

5 北京饕餮之夜影视广告传播机构企划中心 李春旺;打生物科技牌创全国品牌[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祖薇;染发必须遵守的四项原则[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7 邹启才 赵南屏;企业文化塑造的完美形象[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张树庭;代言人是不是一定要明星[N];中华新闻报;2002年

9 朱晓征;敦煌菩萨交融文明[N];中国财经报;2003年

10 张焦;椰岛鹿龟酒崛起后怎样坐稳江山?[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声炜;契约自由研究——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2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任训民;以阴阳五行学说来看金属材料及其创作作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2 邓宏光;论公开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一帆;从二歧到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正锋;沈从文:存在的危机与生命的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星光;《蝇王》的二元极化分析[D];郑州大学;2004年

6 邹珊颜;反叛与皈依[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陆凌云;重燃的美国梦:1965年后的亚洲移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乔小玉;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与“人”的凸显[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楠;俄语动物成语中人的形象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03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03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